講龍的故事前,需要先講講魚。
唐人好吃魚,但從不吃鯉魚。因為朝廷有明文律令:不許捉鯉魚。意外捉到鯉魚后,必須第一時間放生,否則的話杖擊六十,拿到官府問話。因為唐朝皇帝姓李。雖然不叫吃鯉魚,但其他魚還是難逃美食家和饕餮者的大嘴。
據(jù)記載,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5年)的荊州,還有一個漁人,在江中釣上一條青魚,長達一丈,說是釣,最后是被他拖上岸的。那青魚,鱗上有五色圓花,異常美麗。漁人很驚喜,回家就蒸著吃了。
奇怪的是,那青魚沒有一點魚味兒。他吃的是魚嗎?
但已經(jīng)晚了。
五日后,漁人發(fā)現(xiàn)一隊車馬停在自己家門前。他很奇怪,又很害怕。只聽車?yán)飩鞒鲆粋€聲音:“我之王子,往朝東海,何故殺之?我令將軍訪王子,汝又殺之,當(dāng)令汝身崩潰分裂,受苦痛如王子及將軍也!”
車?yán)锏娜擞锌赡苁囚~仙,也可能是龍王。從他的話語中分析,這次被漁人吃的不是其太子,而是尋找太子的將軍。至于太子,當(dāng)也葬身于漁人之口,但那想必是以前了。
后來,漁人身上開始出現(xiàn)奇異的變化,怎么變化呢?就是一點點地骨肉分離……
再看兩個水族被侵而引發(fā)的異事:
唐代宗大歷年間(公元766年~779年),和州負(fù)責(zé)掌管文書的劉錄事因故罷官,閑居旁縣。此君尤愛吃魚,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吃魚,從來就沒吃飽過。”
這一天,有好事者送來一百來斤魚,意思是:不從沒吃飽過嗎?這魚我都堆這了,您看著辦。劉錄事也不客氣,在庭院中當(dāng)場為大家表演吃魚絕技。但吃了幾碟子后,他就感到咽喉哽咽,隨后咳嗽出一個如黃豆大的骨頭珠子。
劉錄事也沒在意,將那珠子放在茶碗中,用碟子蓋上,繼續(xù)吃。沒多長時間,珠子將碟子拱開,再望去,已有數(shù)寸長,形狀如人。在座客人競相觀看,那珠子很快便如人一樣高大了,隨后更奇怪的事發(fā)生了:化作人形的骨頭珠子跟劉錄事打起架來,把劉錄事毆打得口鼻出血。打了一陣,兩個人各自跑開,分至大廳兩側(cè),最后到庭院后門,又相遇了。這一次,二人沒斗毆,而是合為一人,正是劉錄事。
眾賓客追來,但劉錄事已神志不清,好一陣子才能說話。賓客問他剛才發(fā)生的事,他一無所知。
此后,劉錄事再也不敢吃魚了。
面對一百來斤鮮魚時,發(fā)生如此怪事??梢韵胂螅耗腔魅诵蔚闹樽樱蛘呤囚~仙變化,或者是龍王變化,為的是阻擋這位老兄繼續(xù)狂吃水族。
真的有龍嗎?
在說龍之前,先講一下龍的親戚。
王彥威,晚唐人,任宣武節(jié)度使,全唐詩收入其一首《宣武軍鎮(zhèn)作》:“天兵十萬勇如貔,正是酬恩報國時。汴水波瀾喧鼓角,隋堤楊柳拂旌旗。前驅(qū)紅旆關(guān)西將,坐間青娥趙國姬。寄語長安舊冠蓋,粗官原因是男兒?!彪m寫得粗陋,但也有些氣勢。
鎮(zhèn)汴州時,逢大旱。此日夜宴,座上有叫季玘的,為某親王的門客,當(dāng)時寓居汴州。王彥威順便說起大旱之事。
季玘聽后笑道:“不就是需要下點雨嗎!這有何難?”
王彥威一皺眉,問:“你有辦法?”
季玘說:“你給我準(zhǔn)備蛇醫(yī)四頭,十石量的甕兩個,每個甕里盛上水,分別放置蛇醫(yī)兩頭,用木蓋塞壓,糊上泥,放在院里,甕的前后設(shè)席燒香,再找七八歲的小孩十幾個,讓他們手里拿著小青竹,晝夜不停地敲打那兩個甕?!?br/>
王彥威按說的做了,果然天降大雨。
蛇醫(yī)非蛇,而是蠑螈,又稱蛇師。唐人認(rèn)為,蠑螈和龍是兒女親家,既然不能讓龍現(xiàn)身天空,那就把它的親家請來吧。
說到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秋十月,在山西文水,有巨石從云中“墜落”??h里的官員急忙把這一天象報告給長安。時有西域某高僧在京,當(dāng)太宗皇帝問其為何物時,高僧?dāng)喽鞘驱埖氖澄铮皇且驗椴恍⌒?,最后才從云中落下?br/>
下面的記載則更具現(xiàn)場感:
玄宗開元年間,中原徐城地區(qū)經(jīng)常鬧水災(zāi),汴州刺史齊浣當(dāng)時兼任河南采訪使,他在勘察地形后,向朝廷打了個報告,建議開條人工河引水。工程由各縣分掘,最后連在一起。當(dāng)施工到亳州真源縣地段時,挖掘出一個巨大的洞穴,里面有什么呢?竟蟄伏著一條長一丈多的龍!
縣里的人急忙上報,齊浣聽后大驚,命人將龍放生到淮河。從真源縣到淮河有幾百里地,不太清楚當(dāng)時是怎么轉(zhuǎn)移過去的。但有另外一個細節(jié):轉(zhuǎn)移之初,有個當(dāng)差的,趁人不注意,悄悄拔了一根龍須作為紀(jì)念和珍藏。
龍,真的存在嗎?在元街縣有泉,泉眼中水交旋如盤龍,“或試撓破之,尋手成龍狀。驢馬飲之,皆驚走”。
《酉陽雜俎》更是記載:“僧無可言,近傳有白將軍者,嘗于曲江洗馬,馬忽跳出驚走,前足有物,色白如衣帶,縈繞數(shù)匹,遽令解之,血流數(shù)升,白異之,遂封紙?zhí)校匾孪鋬?nèi)。一日,送客至浐水,出示諸客,客曰:‘盍以水試之?’白以鞭筑地成竅,置蟲于中,沃盥其上,少頃,蟲蠕蠕如長,竅中泉涌,倏忽自盤若一席,有黑氣如香煙,徑出檐外。眾懼曰:‘必龍也?!旒睔w。未數(shù)里,風(fēng)雨忽至……”
這個長安奇聞是僧人無可講給段成式的:
有個將軍姓白,常到郊外的曲江洗馬。這一日,白將軍在一處淺灣洗馬時,那馬突然一聲長嘶,躍上岸來,奔馳不已。白將軍大驚,騎上附近的另一匹馬追趕。捉住后,發(fā)現(xiàn)該馬前蹄上纏繞著一條白色的蟲子。把它揪下來,蟲子流了不少血。將軍奇怪,叫人將它裝進袋子,藏在了箱里。
一天午后,白將軍送客于郊野,亭驛中告別間隙,取出那蟲子展示:“前幾日在曲江邊得的,不知為何怪?!?br/>
客人問緣由,隨后道:“既然得之于曲江,何不以水試之?”
在亭邊掘地為坑,把蟲子放了進去,然后開始澆水。不一會兒,蟲子就慢慢伸展起來,越來越長;坑里的水,竟也越來越多,如同泉涌。倏忽間,那蟲子已搖晃變大,黑氣驟然升騰,眾人大驚,從亭中跑出。
那客人邊跑邊說:“此物必為龍!”
白將軍此時也在奔跑,沒跑多遠,風(fēng)雨交加,雷聲巨響,再回望亭驛上空,烏云中真有一物,形如巨龍,長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