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這是劉禹錫的詩。在我們的印象中,盛唐之人愛雍容的牡丹,以其為百花之王。但實際上,牡丹進入唐人的視野,或者說被廣泛種植,是唐朝中期以后的事兒了。
牡丹雖原產(chǎn)于中國,但并不意味著有久遠的種植歷史。
隋時最權(quán)威的《種植法》就沒有關(guān)于種植牡丹的記錄。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牡丹開始被皇家留意。按《酉陽雜俎》記載,開元末年,有官員裴士淹從幽州回長安,路過汾州眾香寺,得到一棵白牡丹,后帶回長安,種在府內(nèi)。幾年后,花高過米,成為長安一大風景,當時有詩:“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遍_元時代,皇家雖已初重牡丹,但并沒有形成規(guī)模。
按照段成式的說法,到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85年~805年),牡丹已名貴起來:“衛(wèi)公(宰相李德裕)言:‘蜀中石竹有碧花。’又言:‘貞元中牡丹已貴。柳渾善言:近來無奈牡丹何,數(shù)十千錢買一顆。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校幾多?!墒接謬L見衛(wèi)公圖中有馮紹正雞圖,當時已畫牡丹矣?!?br/>
到憲宗元和時代,住長安開化坊的官員令狐楚愛牡丹,在家里種了不少,花枝繁盛艷麗,每天都吸引不少達官貴婦前來觀賞。這時候,皇家也開始大規(guī)模在深宮種植牡丹。穆宗皇帝在位時,殿前種有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上每睹芳盛,嘆曰:‘人間未有?!?br/>
漸漸地,熱愛牡丹的風潮刮起來了。
不但皇家種,官員種,平民種,而且驛站種,道觀種,寺院種。慈恩寺有牡丹兩叢,開花五六百朵,繁艷芬馥,無與倫比。一時間,到處飄浮著牡丹花香。李正封有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卑拙右子衷疲骸盎ㄩ_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br/>
這是該花的成名小史。
當時最大的一株牡丹,出現(xiàn)在山西霍邑興唐寺庭院中,憲宗元和年間開花達一千二百朵,花朵有正暈、倒暈,花色有淺紅、淺紫、深紫、深黃、淺黃……長安興善寺的牡丹,在當時也特別有名,“色絕佳”。
下面看一個關(guān)于牡丹的故事,跟韓愈以及他的遠房侄子有關(guān)。
韓愈的侄子放縱不羈,好求仙問道,遍游名山,此日自江淮來長安游玩,待了幾天后,被安排陪伴韓愈的子弟。由于這侄子性格狂率,韓愈的子弟皆為其凌辱。韓愈知道后,又安排他到寺院讀書,沒幾天,寺僧又向韓愈告狀,稱其侄甚是無理。韓愈惱怒,把侄子叫來,質(zhì)問:“街市上做小生意的,尚且有一技之長,你天天這樣,到底想干什么呢?”
侄子笑而拜倒,說:“我自有技,只是叔叔不知?!?br/>
說罷,他指著庭院石階邊的一叢牡丹說:“叔叔想讓它的花為青色、紫色、黃色、紅色,無論什么顏色,我都有辦法做到而滿足您的心愿?!?br/>
當時已是初冬,韓愈自是不信。
侄子叫人取物件把牡丹花叢遮擋,不叫人窺視,隨后單身入內(nèi),挖掘牡丹根部四周的土壤到椅子那么寬,隨后在根部涂上東西。早晚兩次,多天后把坑填上。該牡丹本開紫花,在韓侄的鼓搗下,及至開花,其色有白有紅,五彩繽紛,每朵上有一聯(lián)詩,字為紫色,其中一聯(lián)正是韓愈的名詩《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中的句子:“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br/>
后來,侄子告別了驚訝未平的叔叔,返回江淮,不知所終。韓侄是誰?八仙里的韓湘子的原型。在《酉陽雜俎》中,懷有奇術(shù)的韓湘子第一次進入我們的視野。宋時蘇軾有《冬日牡丹詩》寫的就是這段故事:“使君要見藍關(guān)詠,須倩韓郎為染根!”
這并非子虛烏有。因為培育花色是種植法里的一門特有技術(shù)。以牡丹為例,最初的名字叫木芍藥,花色也只有兩種。后經(jīng)唐朝園藝師的培育,花色漸漸紛繁。
牡丹的花香襲著唐人的生活和想象,有關(guān)于它的異聞也就出現(xiàn)了:洛陽尊賢坊田宅,中門內(nèi)有紫牡丹成樹,開花千朵?;ㄊr,每至明月夜,有小人五六個,皆身高一尺多長,游走于上,七八年如此。有人想捕捉,以手合掩,而那小人便消失得無影蹤。
這是關(guān)于牡丹的一些傳說。
《酉陽雜俎》中,有很多精怪是由花朵幻化的。因為段成式本人極為喜歡植物。
在長安修行里別墅中,段成式廣種花木,將整個庭院裝扮得猶如花枝繁茂的密境:“開成元年春,成式修行里私第書齋前,有枯紫荊數(shù)枝蠹折,因伐之,余尺許。至三年秋,枯根上生一菌,大如斗。下布五足,頂黃白兩暈,綠垂裙如鵝鞴,高尺余?!敝v的是段宅庭中的枯紫荊的根上長出一只大如斗的靈芝,高一尺多長,有五只腳,頂部是黃白色的……
段成式熱愛動物、植物和大自然,好奇于天地間一切有生命和靈性的東西。下面這則自述是最好的佐證:“異蒿,田在實,布之子也。大和中,嘗過蔡州北,路側(cè)有草如蒿,莖大如指,其端聚葉,似鷦鷯巢在顛。折視之,葉中有小鼠數(shù)十,才若皂莢子,目猶未開,啾啾有聲?!?br/>
當更多的人醉心于政治爭斗時,段成式卻在旅途中下馬,俯下身來觀察路邊的植物!在刀光劍影的古代,還能找出第二個人來么?如果沒有一顆親近大自然的心,又如何能留意到馬蹄旁的草木的細微差別?繼續(xù)看一個出身貴族之家的唐朝人對植物的細心觀察與愛意吧:
竹,竹花曰覆。死曰荮。六十年一易根,則結(jié)實枯死。
菡墮竹,大如腳趾,腹中白幕闌隔,狀如濕面。將成竹而筒皮未落,輒有細蟲嚙之隕籜,后蟲嚙處成赤跡,似繡畫可愛。
棘竹,一名芭竹,節(jié)皆有刺,數(shù)十莖為叢。南夷種以為城,卒不可攻?;蜃员栏?,大如酒甕,縱橫相承,狀如繰車,食之落人齒。
異樹,婁約居常山,據(jù)禪座。有一野嫗,手持一樹,植之于庭,言此是蜻蜓樹。歲久,芬芳郁茂,有一鳥身赤尾長,常止息其上。
娑羅,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隨伐隨長。外國僧見曰:“此娑羅也?!?br/>
黃楊木,性難長,世重黃楊以無火?;蛟灰运囍?,沉則無火。取此木必以陰晦,夜無一星則伐之,為枕不裂。
凌霄花中露水,損人目。
酒杯藤,大如臂,花堅可酌酒,實大如指,食之消酒。
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干黃白,枝葉青翠,經(jīng)冬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至此日,國王人民大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為瑞也。樹高四百尺,已下有銀塔周回繞之。彼國人四時常焚香散花,繞樹作禮。唐貞觀中,頻遣使往,于寺設(shè)供并施袈裟。至顯慶五年,于寺立碑以紀圣德。此樹梵名有二,一曰賓梨娑力叉,二曰阿濕曷他娑力叉?!段饔蛴洝分^之卑缽羅,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為稱,故號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