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示意長孫皇后把這些妃子們帶走。
其實不用李世民示意,長孫皇后就后悔了:
原本高高興興地帶著這些妃子們來看瓷器,可她萬萬沒想到,李淵的妃子們居然如此沒素質(zhì)、沒涵養(yǎng)、不顧面子、硬著手腕,拿了瓷器就走。
李淵的妃子敢硬著手腕拿,但李世民的妃子們可不敢。
但不敢并不是說她們不喜歡這瓷器。
她們盯著瓷器,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跟著長孫皇后走了。
李世民看他的妃子們?nèi)绱讼矚g這瓷器,他真想對幾人說,讓她們相中哪一些了,就拿走。
但他終于沒有說。
現(xiàn)在李淵的十八個妃子拿走了一百四五十件瓷器,而按照和五姓七望的約定,一千件瓷器,他只能留下二百五十件。
皇宮這么大,除了李淵的妃子之外,還有他的妃子、李淵的皇子、皇女,他的皇子、皇女,再加上開府出去的王爺、出嫁的公主們,這么多人,二百五十件瓷器,一個人一件也不夠分。
而這二百五十件,還不是他一個人的,李元景的這生意,可是有十二家合伙人的。
李世民有點(diǎn)犯愁。
當(dāng)然這只是一件小事,李淵的妃子們拿走的,李世民沒有辦法要回來,但其余的人,不管是皇子、皇女、他的妃子,還是房玄齡、杜如晦等這些生意合伙人,沒有瓷器,他們分不到了,也就算了,這些人可不敢給他鬧。
但令李世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看瓷器不夠分了,所有應(yīng)聘做了李元景生意的廠長、經(jīng)理的皇子、皇女們,都非常大度地向李世民表示,瓷器不夠分,他們就不要了。
李世民聽了非常欣慰:
這些皇子、皇女們,年齡都只有十來歲,太子李承乾只有九歲,李麗質(zhì)更是只有七歲,但他們跟著李元景才這么長的時間,居然都如此深明大義、顧全大局,李世民真的非常非常感激李元景:
李元景不但教皇子、皇女們做生意,更教他們怎樣胸懷天下、顧全大局,為李世民分憂解愁,李元景真的太有能力、太一心一意為他著想了!
且說長孫皇后帶著李世民的妃子走了之后,李浩然七人眼巴巴地看著李世民,想讓李世民趕緊把這瓷器分一分,免得李淵的妃子們再過來拿,或者出現(xiàn)別的什么意外。
原本李世民對這些瓷器非常喜歡,不準(zhǔn)備這么快就給五姓七望和程咬金等眾人分,他還想把這些瓷器在這放幾天,他好好觀賞觀賞呢。
但今天李淵的妃子們強(qiáng)拿硬搶,他也擔(dān)心再出現(xiàn)什么意外:
畢竟這瓷器放在那兒,只是好看,不當(dāng)飯吃,也不當(dāng)衣服穿。
他現(xiàn)在可是非常急著用這些瓷器向五姓七望換糧食的。
于是李世民命一名侍衛(wèi)去通知長孫皇后,堵住后宮門,不準(zhǔn)李淵的妃子們再來翠華宮拿瓷器。
因為馬上就要把這些瓷器給李浩然眾人分走,李世民就非常惋惜地趕緊觀賞一遍。
李浩然七人跟著李世民,終于李浩天急了,他拱手對李世民說:
“陛下,我們趕快把這瓷器分了吧,分了之后,我們還要回去給陛下準(zhǔn)備糧食呢。”
李世民聽了,只好遺憾地停下來,和李浩然七人商討怎么分。
李世民略帶難堪地對李浩然七人說:
“李愛卿,如果按照以前的約定,把這瓷器分給你們七成半,那朕就只剩下二百五十件,而朕宮中的皇子、皇女、開府出去的王爺、嫁出去的公主們,原本二百五十件就不夠,再加上趙王、杜愛卿、房愛卿等人,多少也要分給他們一些,剛才太妃們又拿走了一百四五十件,剩給朕的就更不夠了。
你們看這樣行不行,這一次,你們先少要點(diǎn),等下次再燒出來了,朕再補(bǔ)給你們?!?br/>
李浩然七人聽了,臉色全都變得難看起來:
這些瓷器這么好,現(xiàn)在他們五姓七望特別需要??!
一千件瓷器的七成半就是七百五十件,五姓七望一共七家,分分的話,每一家只能分一百件多一點(diǎn),這一百件多一點(diǎn)不說出售了,他們自己用還不夠 :
要孝敬族中長輩、用這些瓷器去結(jié)交生意伙伴,和需要打通的關(guān)系,他們也承諾他們拿到這些瓷器之后,給一些親戚、朋友們贈送、出售一些。
五姓七望是大家族,雖然對外非常團(tuán)結(jié),但是家族內(nèi)部也是矛盾叢生,這些瓷器買回去之后,每一門、每一支多少也要給一件、幾件。
家族那么多門、那么多支,即使每一門、每一支只給一件,也需要很多??!
他們的境況,和李世民的幾乎完全一樣。
李浩然非常為難地對李世民說:
“陛下,自從聽說趙王殿下燒的這一窯瓷器一共一千件,我們能分到七百五十件,我們就把每一件都計劃好了去處。
這七百五十件,我們七家每一家只分一百件多一點(diǎn),就這一點(diǎn)點(diǎn),我們每一家都遠(yuǎn)遠(yuǎn)不夠,當(dāng)時我們計劃這些瓷器分配給誰的時候,已經(jīng)令許多分不到的族人、親戚、朋友、關(guān)系戶不如意了,而我們分配給的人,都是萬萬不能得罪的。
陛下,就像剛才太妃們硬著手腕拿走了一些,陛下不能不讓她們拿一樣,我們七家也有這樣的麻煩,所以,陛下承諾給我們的,不能不給我們呀!”
李元景實在有點(diǎn)想不通,就這瓷器,一件成本可能只有幾文、幾十文,即使特別難做的也不過幾百文錢,可卻賣幾十、上百貫,這瓷器不能吃、不能穿,原本李元景還擔(dān)心賣得貴了,賣不出去、沒有人買呢。
要知道后世用機(jī)器制作瓷胚,制作起來非常容易,成本很低,一個普通的瓷器盤子、碗,只值一兩塊錢, 不合大唐的銅錢一文錢。
李元景看李世民和李浩然都很為難,于是他就對二人說:
“陛下,李大仁人,這是我燒制出來的第一窯瓷器,燒制的數(shù)量比較少,所以不夠分。
但我很快就能燒出第二窯、第三窯,所以只要稍微等一段時間,我再燒出來,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