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山原本是詢問的,只是他剛走上前,看到王奇寫下來的一副對聯(lián),也頓時愣住。蒼老的臉上,有著無與倫比的震驚神情。
這時代,有各種書法。
可是,顏筋柳骨卻不曾有,甚至瘦金體、歐體等各種書法,都不曾有。所以當(dāng)崔東山一看到王奇的柳體字,頓時震驚了。
崔東山回過神來,看向王奇,詢問道:“王奇,這是你寫的?”
“是!”
王奇點(diǎn)頭回答。
崔東山道:“這一書法,是你自己琢磨出來的?”
王奇解釋道:“此前我就一直琢磨,只是一直不曾成功,所以一直不曾寫這樣的字體。如今感覺不錯,雖說還有些匠氣,不曾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卻可以寫出來了?!?br/> 崔東山感慨道:“你這字,真是精妙絕倫,字體透著昂揚(yáng)的精神,鐵劃銀鉤,力透紙背,一撇一捺可見刀鋒。妙,實(shí)在妙不可言?!?br/> 王奇道:“院長贊繆了?!?br/> 崔東山欣賞了字之后,又喃喃念叨著日月兩輪天地眼,讀書萬卷圣賢心的這副對聯(lián)。他越是琢磨,越覺得這副對聯(lián)高明。
大氣磅礴。
更透著一股浩瀚心胸。
崔東山再度看向王奇,說道:“王奇,你這真是一鳴驚人啊!如今的你,堪稱不凡。你父親,再不必?fù)?dān)心你。我東山書院有你,是老夫的福氣?!?br/> 王奇自謙道:“院長折煞我了。”
崔東山卻是一副肅然樣子,再度道:“老夫閱人無數(shù),看過無數(shù)的英才俊杰。似你這般的人,不曾遇到。你王奇將來,必成大器。老夫問你,你可愿拜老夫?yàn)閹?,做老夫的關(guān)門弟子。”
柳正是崔東山的弟子,相比于王奇的待遇,卻是不一樣。
關(guān)門弟子,是傳承衣缽的。
王奇聽到后也頗為驚訝,要知道崔東山雖說賦閑在家,可崔東山在大周朝,是士林大儒,是清流領(lǐng)袖,名望極高。
這樣的人收他當(dāng)關(guān)門弟子,對王奇有極大的幫助。
王奇道:“弟子拜見老師?!?br/> 崔東山說道:“好,好,好,老夫暮年之際,能收到你這一弟子,足慰此生,算是得償所愿。書院正值危難之際,便一切從簡?!?br/> 王奇道:“聽老師的?!?br/> 崔東山想了想道:“書院大門口的這幅對聯(lián)不錯,進(jìn)入書院后,講堂兩側(cè)也有一副對聯(lián)。你精于此道,便重新撰寫一副對聯(lián),掛在講堂大門口,鼓勵我東山書院士子?!?br/> 王奇道:“老師,講堂門口的對聯(lián),是您親自撰寫的,不必更改了?!?br/> 崔東山大袖一拂,說道:“老夫說改,那就改了?!?br/> 楊遲順勢道:“首席,您就別推辭了。不論是院長的,亦或是您的,都沒問題?!?br/> 其余人,也紛紛附和。
王奇就不再推辭,他提起毛筆,再度寫下了一副對聯(lián)。
風(fēng)聲雨聲讀書時,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尤其王奇的字體更是蒼勁有力,力透紙背,更彰顯這一副對聯(lián)的不凡。
崔東山看到這副對聯(lián),贊嘆道:“妙哉,妙哉。這幅對聯(lián),當(dāng)為我東山書院士子之典范,為我東山書院士子之標(biāo)準(zhǔn)?!?br/> 楊遲等人,更是眼中流露出贊嘆神色。他們看向王奇時,一個個心下更是徹底的服氣。
不愧是王奇,實(shí)在厲害。
崔東山道:“這兩幅對聯(lián),盡快安排上。老夫心有所感,先回去?!彼吹酵跗娴膬筛睂β?lián),心下有了靈感,想要做文章,轉(zhuǎn)身就離去。
王奇、楊遲等人則留在書院中。
如今的書院,靜謐無比。
除了日常有王奇、楊遲等人的讀書聲,其余人都已經(jīng)離開。
轉(zhuǎn)眼,三天過去。
這三天時間,柳正依舊不曾回到書院,所有人都斷定柳正不會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