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香客的到來,僅僅只是開始。
隨著時間的流逝,來到靈明寺的香客愈來愈多,過了午后的時候,更是人流擁擠,絡繹不絕!
佛前的香爐都插滿了佛香——
看來,靈明寺的香爐有些小,該換個大點的才是。
后來的香客,雖然沒有位置繼續(xù)燃香了。
卻還是在侍奉過后,掏錢購買了佛香。
等到前面的佛香燃盡,添新香的時候,再將他們購買的佛香放入其中……
嗯。
事實上,到了下午。
靈明寺三個月的佛香儲量就已經(jīng)告罄,全都賣了出去。
導致新來的香客,只能進行最簡單的叩首供奉,祈福。
就連簽文、御守也都已經(jīng)告磐了。
御守相當于彼岸國度,寺廟里開過光的護身符。
日本,神社、寺廟都會出售御守。
神社是將供奉神明的名字,寫在紙片木條上,放入布袋中,作為各式各樣的護身符。
寺廟則是將僧人手動抄寫的經(jīng)文紙條,放進布袋里,作為各式各樣的護身符……
御守是大多情況下,信徒們到寺廟里求取的事物。
效力也有限,只會持續(xù)一年,便要帶回寺廟、神社里還愿,更換新的御守。
由于御守的制作比較麻煩。
這種東西往往都是限量的,只有部分信徒可以獲得……
靈明寺也是一樣的。
白石秀一天的時間有限。
只會花一定時間去抄寫經(jīng)文,注入些許法力,制作出的御守數(shù)量不多。
可惜,以往的靈明寺,沒有幾名香客。
制作出的御守,往往一兩個月,都不曾賣出一枚。
還好白石秀心態(tài)沉穩(wěn)。
相信靈明寺遲早會有信徒。
所以,周六周日的閑暇時間,都會抽空抄錄經(jīng)文,既是溫故知新,又能制作御守。
由于御守這種東西,具有時效性。
直到現(xiàn)在。
靈明寺內(nèi),也只保存了一百枚白石秀制作的御守。
上午還沒過完,就被香客們求取一空!
后來的香客,只能帶著遺憾,供奉、祈福。
不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沒有一名香客,去打攪盤膝坐在樹下學習的白石秀。
似乎……
所有的香客,遠遠地看著那位年輕的僧人。
心中便感到沉靜、安穩(wěn)。
冥冥中有種感覺。
如果去打攪的話,仿佛會犯下什么罪過。
而那僧人。
明明身處于喧鬧的人群之中,卻仿佛孤立于世外,遠離喧囂。
這大概就是圣僧的氣場!
香客們越是敬畏,便越能感覺到那股無形間的氣場。
到了最后,竟沒有人敢靠近白石秀三米范圍內(nèi)。
大家走過白石秀身邊,都會不由自主的放輕腳步。
甚至,一些被圣僧帥氣俊美的面龐所吸引的女香客,紅著臉,都不敢拍攝白石秀的正臉。
只敢小心翼翼的,拍攝一下側(cè)臉。
然后像是獲得了什么寶貝,興奮的將照片收藏起來……
不過,再繁華的神社、寺廟。
也有其開放的時限。
這一點,東京都的居民們,都還是非常了解的。
到了下午四點多、五點的時候。
香客逐漸散去。
林間小寺,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
只留佛前香煙繚繞,訴說著一天的人氣。
老住持揉了揉有些發(fā)酸的腰部,面上的皺紋擠成一團,滿是笑容。
很開心啊。
今天一天,香客很多。
雖然老住持沒什么時間,去玩手機、刷視頻了。
但是,老住持同樣非常開心。
已經(jīng)多少年了?
老住持幾乎忘記了,當年靈明寺鼎盛時期,香客們上門拜佛上香、供奉祈福的時候,是怎樣的場景。
可今天……
卻喚起了老住持的記憶。
讓他夢回幾十年前。
那時候,他還是個六歲的孩童。
那時候,他的家庭幸福溫馨,兄友弟恭。
“現(xiàn)在也不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