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顧瑾萱感動的看著太后,誰疼她,一看就知道了。
太后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別怕,萬事有外祖母呢。
等到那頭喻家趕到皇宮時,皇帝已經(jīng)不想見他們了,好不容易哄好了太后,讓顧瑾萱和長公主送太后回宮了,皇上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再惹出什么事端來,只把太后的懿旨給了他們,讓他們走人去了。
忠國公收到這懿旨時,嚇得全身發(fā)汗,想見皇后,皇后卻也不見他,叫人打發(fā)他們走。
沒辦法的忠國公只得領(lǐng)了圣旨回家,只能按照懿旨上所說,將喻姍送去了刑部接受杖罰,修養(yǎng)了幾日后就把人送去了玄真觀面壁去了。
又沒幾天,喻家也不知是怎么了,對外宣稱他們已將不孝女喻姍逐出了家門,日后她的生死婚事將跟喻家無關(guān)。
這事一出雖說又不少人覺得喻家此舉不厚道,到底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啊,竟然逐出家門,這算是什么事。不過好事者也知道,逐出家門只怕是皇家示意這么做的,無可厚非,誰叫她敢用郡主給她檔刀,這邊是后果。
然而更為人矚目則是承義候夫人和呂尚書的夫人呂夫人被太后杖責(zé),對外的錯處是“口舌”。
百姓們不知道何緣故,可同樣的各路命婦可知道得一清二楚。所謂的口舌不就是她們敢說邵陽郡主的笑話嗎?當(dāng)時這事一出,說得最多笑得最開的可就是這兩位。太后拿她們開刀也不過是警告其他夫人們,莫要逞一時口快。
事情發(fā)展到這步,誰都看得出皇家是在維護(hù)顧瑾萱了。不僅如此,外面百姓也不大敢再說顧瑾萱的事,只要被發(fā)現(xiàn),就被當(dāng)成壞人被抓進(jìn)牢里關(guān)個幾天。慢慢的,也就無人再敢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