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如此大的動作,駐扎在陽春縣的陳慶之自然也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端倪,立刻調集大軍從側面騷擾,從而幫助朱棣率領大軍撤退成功拖延時間!
當蒙元軍被挑釁的主動在城外叫囂時,此時寧王的朵顏三衛(wèi)登場,頓時吼住全場,將先前在城外叫囂請戰(zhàn)的蒙元軍嚇得趕忙回營。
原先陽春縣便有燕王朱棣的八萬藩王軍隊,最近寧王朱權更是奉老爺子之命率軍前來支援,頓時讓陽春縣的防守壓力驟減!
但是最近城外駐扎的蒙元大軍人員調動明顯,并且人數(shù)逐漸有增多之勢!
原先駐扎在高麗國邊境的二十萬大軍陸續(xù)被調動回來,將高麗國邊界的地盤拱手讓給努爾哈赤。
雖然蒙元有著二十萬大軍的調回,但是軍中的糧草卻是更加緊張。
寧王朱權的到來,也就代表著陽春縣的指揮權將要換人了。
雖然陳慶之被朱棣任命為總指揮,但是這個總指揮只能針對燕軍。
對于寧王的隊伍卻是行不通!
以區(qū)區(qū)一個六品的雜牌將軍怎么可能指揮得動堂堂的大明親王!
自打朱權率軍趕到陽春縣后,立刻將原先守城的燕王部隊統(tǒng)統(tǒng)換下,將自己的嫡系部隊派上。
老爺子親自發(fā)來圣旨讓他調兵協(xié)防陽春縣,就代表著有讓他表現(xiàn)的機會,朱權自然認為這是老爺子給他的機會,他一定得好好把握??!
雖然陽春縣的一切城防事宜都已經(jīng)被朱權全盤接管了,但卻是將負責偵查的任務交給了燕軍。
燕軍上下雖然對于寧王的安排有所不滿,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況且寧王身為大明親王,他們這些區(qū)區(qū)小官如何能反抗。
眼見陽春城外的蒙元大軍一時間也不會有所動作,城防又插不上手。
陳慶之索性帶著部隊準備迎接深入敵營四處放火的燕王一行人!
朱棣率領兩萬大軍這一路九死一生,半只腳都踏入鬼門關數(shù)次,深入草原,輾轉多出戰(zhàn)場,縱使前方是深淵,他們也毫不猶豫的跨入。
憑著這股子毅力,蒙元損失慘重!
當時朱棣初入草原時所率領的兩萬大軍,再次歸來時就只剩下了不足五千人!
準確的人數(shù)為:四千一百二十一人!
一萬五千余名的大明好兒郎永遠的沉睡在草原,尸體更是無法重歸故鄉(xiāng)!
但他們的名字會被永遠刻在英魂背上,供后世千秋萬代敬仰!
朱棣率軍歸來之時,各個大明好兒郎身上幾乎都帶著傷,就連朱棣也不例外,腹部的傷勢更是可怕的嚇人!
面對數(shù)十萬蒙元大軍的拼命圍剿下,他們這一路上能夠堅持到回來,完全是憑借著驚人的毅力!
當陳慶之一行人接到朱棣的那一刻,還未等他們說話時,朱棣晃動的身子徑直的從馬上墜落下來。
要不是已經(jīng)走到朱棣面前的陳慶之及時發(fā)現(xiàn),一把將其抱住,這才免了這場無妄之災!
若是朱棣真的從馬上墜落下來的話,再加上這一路上身上受的傷,恐怕性命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