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相對,門外這位女士徐念初確實見過。
隆雨—前世京咚ceo的同學。
她是曾被劉強棟親自邀請,卻因為“家庭原因”在前世2019年離任的京咚高管。
徐念初從記憶里挖出有關(guān)她的記憶,甚至依稀記得,隆雨在京咚上任之初,就被授予京咚首席法務管和首席人力官資源觀這兩個重要職位。
在那之前,她以一屆女子之力,似乎一度在ut斯達康做倒了副總裁的位置。
徐念初怎么也沒想到,譚海音竟然能在支付寶還未建立之初就給團隊找到這么一號人物!
而她出自ut斯達康的身份,卻讓徐念初心中升起更多的想法。
“念初,這位是隆雨隆小姐?!?br/> 徐念初思想正發(fā)散時,譚海音已經(jīng)走了過來。
給他簡單介紹一句,譚海音就把他撥到一邊,然后挽著門口的隆雨就往屋內(nèi)走去。
“阿雨,你常年在北京,我都好長時間沒見你了。要不是我弟弟這一次組建新公司,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才能見上一面呢?!?br/> “海音姐,我也是好長時間沒有見你了,所以你給我打電話說面談一些銀行方面的法務咨詢,我就趕忙趕過來呢。”
給譚海音撥到一邊,徐念初就眼見著兩位女人徑直拉起了家常??尚炷畛鯐簳r顧不上兩人對話中的細節(jié),而是陷入到自己的世界當中。
這頭的隆雨與譚海音坐下后一直聊著,視線卻偶爾從坐在對面的徐念初身上一閃而過。
雖然心中一直那位年輕人的年紀和身份抱有疑惑,但熟識的老友就在身邊,她并沒有急著將問題問出來。
譚海音閑聊時也偶爾環(huán)顧過來,顯然是用行動將徐念初也包裹在話題以內(nèi)。
好一會,兩人的話題才轉(zhuǎn)到工作上邊。
“我看你們ut斯達康近一年發(fā)展相當不錯,”
有譚海音的主動問詢,隆雨倒是很暢快,
“我們ut斯達康3月才把3com旗下子公司給收購回來,今年也在國內(nèi)市場和中國電信的合作也進展不錯。
老板吳鷹在過去9年的積累總算是在這些年爆發(fā)出來,現(xiàn)在想起來ut斯達康這一路走的也不容易?!?br/> 隆雨口中頗有幾分感慨,徐念初自然是聽得很清楚。她表達了ut斯達康工作的順利,這明顯不是一個想著要挪窩的人。
譚海音找來這么一個人,明顯是要靠他自己的能力去試圖說服。
正在這個時候,徐念初卻留意到譚海音向他隱秘地遞了個眼神。也就是一瞬間,他猛然意識到,這算是海英姐給他的一個考驗。
譚海音可以向他介紹一些行業(yè)大拿,但這些人如何去拿下,還需要走上臺前的他自行搞定。
這是譚海音站在輔助角色能做得極限,也是對他極度的信任和考驗。
逐漸站向臺前的他需要作出一些事情,一方面是事業(yè)的拓展,一方面是團隊的搭建。
只要他能承受住這份考驗,未來在譚海音的圈子里,他能憑借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口碑。
徐念初頓時有了明悟,趕忙把雜七雜八的念頭拋到一邊,順勢接上兩人的話頭。
“小靈通是90年代的通訊技術(shù),能在中國國內(nèi)將這項技術(shù)發(fā)展到ut斯達康目前的高度,ut斯達康團隊上下確實是有些功力?!?br/> 居高臨下的口氣就是為了扎眼,徐念初用一句話就成功地將隆雨注意力給吸引過來。
瞅到她微微隆起的眉頭,徐念初迎著她的注視回望過去道:
“小靈通相關(guān)技術(shù)從90年代就在霓虹國盛行,96年郵電局去霓虹國考察時,便將這項技術(shù)帶回國內(nèi)。
但當時的通訊巨頭們并不看好這項技術(shù),所以郵電局力圖合作開發(fā),卻因為摩托摩拉、愛立信等巨頭電信企業(yè)認定小靈通技術(shù)落后,而放棄了專享研究。
甚至中國國內(nèi)逐漸崛起的華為,都因為這項技術(shù)不具備未來延展,而放棄了小靈通相關(guān)的市場。
正是這些通信巨頭們的集體缺席,ut斯達康才得以買斷這項技術(shù),并借助中國市場的需求強勢推廣。
可ut斯達康就算在這些年靠著小靈通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但小靈通技術(shù)本身羸弱的身板并不足以ut斯達康長期發(fā)展下去。”
就在剛剛靈光一閃的瞬間,徐念初腦中所想,已經(jīng)不僅局限在如何去吸引隆雨。
因為隆雨的出現(xiàn)讓他有了更長遠的想法,這個想法,已經(jīng)不止是為支付寶解決迫切需要人才那么簡單。
從隆雨這條線,他可以順勢延伸到他未來更重要的主線—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
隆雨出自ut斯達康,這家企業(yè)在徐念初的記憶中可是21世紀初期在中國國內(nèi)頗為成功的電信企業(yè)。
這一世的2002年,ut斯達康被米國《商業(yè)周刊》評定為全球it100強企業(yè),也被評定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
又在今年年初,米國《時代周刊》甚至將ut斯達康中國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吳鷹,與易貝現(xiàn)任ce梅格·惠特曼,搜虎總裁張超洋一起,給予了隆重的特別報道。
徐念初過去多年,一直有讓堂哥邵亦波幫忙從米國帶前沿雜志的習慣。那兩本有關(guān)ut斯達康的雜志,林曦上次去他家時還偶爾翻到過。
在那本書中,徐念初仍舊記得《時代周刊》對ut斯達康創(chuàng)始人吳鷹那耐人詢問又印象深刻的推崇:
“吳鷹于1998年在中國推出小靈通業(yè)務時,估計誰也不會想到,截至2003年,其用戶能夠突破1800萬。而更為離奇的是,這種技術(shù)早在90年代初就已經(jīng)問世于日,而吳鷹愣是憑借他新澤西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學位,重新定義了小靈通概念……”
重新定義,這是肯定,也是質(zh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