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十幾輛馬車緩緩行駛到山西太原府城門口,又悄悄地進(jìn)了小東門,停在一間大宅院里。
納喇氏一行人原本昨晚就到了太原府附近的村落。但一是因為城門已關(guān)。二是宅院并沒有修整好,去了也無處歇息。索性納喇氏就讓一群人先原地休息,并在第二日等城門一開,就早早得進(jìn)了太原府。
鐘嬤嬤扶著納喇氏下了馬車,隨后下來的蕓兮一行人跟著進(jìn)入大廳。而云澤則到外院安排隨行而來的顧先生的生活,順便再見見其他外院管事。
納喇氏見大廳已草草收拾過,就坐到首位上,又讓人抬了扇屏風(fēng)放在角落。屏風(fēng)后面坐的就是蕓兮幾位女眷。
府里原有的下人,陳嬤嬤走上前,行禮問安。
納喇氏叫起,又讓鐘嬤嬤給她搬了小杌坐著回話。
“你叫什么,原是做什么的。老爺如今在哪,院子住房如何安排?!?br/>
陳嬤嬤恭敬地回到:“奴婢那口子姓陳,平日大家都叫我陳嬤嬤。老爺買了宅院的時候留下我們二人一人在內(nèi)院幫忙,一人在外院跑腿。而老爺現(xiàn)在仍然在平陽府那邊,太原府與平陽府相距較遠(yuǎn),快馬加鞭也需要五、六個時辰。宅院上的事情,老爺只說一切等太太到了,由再做安排?!?br/>
說完,又把一張畫紙遞給納喇氏。
原來這是董鄂七十在買下宅院后,又讓人畫下的府邸平面布局圖,只是為了方便妻子兒女到達(dá)后選擇住所居住。
納喇氏看了點頭后,又讓鐘嬤嬤拿到屏風(fēng)后面給蕓兮蕓蘭看。
又讓王嬤嬤先送陳嬤嬤出去。
陳嬤嬤小心翼翼地跟著王嬤嬤出了大廳,悄悄地塞了一個荷包給王嬤嬤。
王嬤嬤不留痕跡的輕捏之后,笑著說:“府里的太太是個心善,平日四季衣衫賞錢也是給的大方,陳嬤嬤無需擔(dān)心。只要記住一個就是府上的兩位小主子都是厲害的人物。可別讓人在他們面前犯渾,不然到時候可就沒人能保住你們。”
陳嬤嬤原先就聽說過主家正室有一子一女,而且都是能干受寵的。如今又聽了王嬤嬤的話自然以后在對待云澤蕓兮上更加小心謹(jǐn)慎。而太太也聽說是個溫和的人,就算是不受老爺喜歡的大姑娘,在生活上也從來沒有克扣,更甚至?xí)r常補貼錢銀。想來自己只要小心謹(jǐn)慎,也不難在新的主家里生活。
陳嬤嬤謝過王嬤嬤后,就快步走出內(nèi)院,準(zhǔn)備回去和自家那口子說一聲。
而廳子里,納喇氏等陳嬤嬤走后,也轉(zhuǎn)到屏風(fēng)后面。
笑著說:“你們可有看中哪里了,只管和額娘說。”
蕓蘭早早就看重正院后面整個府邸最東面角那邊的院子。那院子可是除了正院還有前院那邊外最大的一進(jìn)。
“額娘,我最喜歡住在東面,你把這進(jìn)給我吧。“說完,還用手指了指。
蕓兮見納喇氏望向自己,只是笑著說:“既然姐姐喜歡就給姐姐住吧。往后還要住上三年,最重要的是大家能住的舒心。”自己只要選的離他那處院子遠(yuǎn)些就行。
納喇氏見狀并點頭說:“那蘭兒就住那吧,另外那間院子到底大了些。索性就讓秋姨娘與你住一院吧,也好就近照顧你?!?br/>
蕓蘭見蕓兮不和自己搶,何況又只是自己的姨娘來住,自然無所謂。
幾人又是一番商量。
最后蕓兮定下了與蕓蘭搖搖相望的西側(cè)花園子里的小院。其實說小也不小,比在京城住的院子已經(jīng)是大了很多。又讓納喇氏吩咐人制了新的牌匾,小院就喚作‘啄飲院’,正是取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的意思。與啄飲院同一側(cè)位于正院右前方的院子則給了云澤,又起了名字喚作‘百里院’。納喇氏的正院則定了‘曉風(fēng)院’,蕓蘭選的那處因種了許多秋海棠,就叫了‘海棠院’。
。。。。。。
等蕓兮回到啄飲院,箱籠這些都已經(jīng)送到院中。
這間院子雖不大,卻竟然是兩層樓的樣式,與平時的院子不大相同
一樓中間做了待客的廳子,右側(cè)做了耳房,左側(cè)則是做了庫房。樓上也是一間臥室,一間書房,另一邊則是做了青書她們的屋子。在院子的后方一排廂房則給了婆子小丫鬟居住,另外又隔了一個小間做了廚房。
蕓兮讓人把常用的幾件箱籠抬到樓上,其他的全都先鎖到庫房里,等閑了再慢慢規(guī)整。蕓兮又想起哥哥那里只有碧紋一個人,就又喚了青書過去幫忙。青書和墨書與碧紋是同一批進(jìn)府的。碧紋與墨書的關(guān)系也是不錯,喚了她去倒是比冬雪或者翠珠方便些。
等全部弄好,再次見到董鄂七十已經(jīng)是十幾天后了。
留了冬雪守著院子,蕓兮帶著青書、翠珠急匆匆的往曉風(fēng)院趕去。
才到門口,蕓兮就聽到納喇氏的啜泣聲和董鄂七十的低低的聲音。
待小丫鬟稟告后,蕓兮進(jìn)了屋。
納喇氏的眼睛還是有些紅紅的,而董鄂七十則坐在一邊含笑地望著蕓兮。
將近四十來天沒有見面,董鄂七十滄桑許多,想來是日日露在街頭,皮膚黝黑很多,整個人比之前也是瘦了一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