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那個年代的春節(jié):緊日子里過出好興致,
那個年代的春節(jié)因此令人難忘。
平日里粗糧細做難見葷腥,除夕夜的富強粉肉餃子顯得分外香;那是基本每家過年的時候都會換點細糧,換點肉,哪怕是黃石家里都想辦法換點細糧。
那是時候過年不僅僅是大吃一頓,更應該是信仰:新年好兆頭,新的一年美好希望。,
平日里沒有零花錢,春節(jié)里糊個紙燈籠,買個風車,哪怕是逛趟集市什么也不買,都能讓孩子大人高興一年;
平日里有的父母兒女被隔離,春節(jié)也要放回家,能吃上一頓團圓飯,哪怕只是蘿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集體性是那個年代春節(jié)的特征。單位發(fā)票看電影、操辦游藝會、團拜,街道統(tǒng)一發(fā)票證、購貨本,組織打掃衛(wèi)生。推開不同的門,每張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個房間家具擺設(shè)是相似的,人們的穿戴是相似的,對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年飯過節(jié)好處是解饞
春節(jié)菜譜里,主婦們用大白菜變出的花樣差不多能擺一個白菜席。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年飯可不是一天做出來的。春節(jié)最大的好處是“解饞”。
每到春節(jié),居民每人多給半斤油、半斤肉,每戶的購貨本上還能多二斤富強粉、一斤黃豆、二斤綠豆、幾斤小站稻和五斤魚,勤快的主婦們?nèi)珣{巧心思騰挪全家過年的一日三餐:臘月二十八發(fā)好面(標準粉),二十九開始炸各種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現(xiàn)在甜的、咸的、又酥又香的胡蘿卜絲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裝得滿盆滿缽,饞嘴又心急的孩子們趁媽媽不注意,抓上兩把就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換著嘗新。蒸饅頭,包豆包,
年三十之前要把過年的主食準備好。除夕的年飯分兩頓,先是晚上五六點鐘吃米飯炒菜,平常的機米換成小站稻,加上燒帶魚、沙鍋豆腐、獅子頭或四喜丸子、豆芽菜,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豐盛的一頓飯,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吃,而且菜里一定要有魚,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里12點,全家還要一起吃餃子,餃子用富強粉包,比日常吃的標準粉白得多,一般是豬肉白菜餡,有時是酸菜餡。吃餃子的風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節(jié)前都要加班加點趕制竹笊籬。大白菜是百姓的當家菜,春節(jié)菜譜里主婦們用它變出的花樣差不多能擺一個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涼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炒酸菜或燉酸菜、油潑梅干菜等。
年貨家里添個新玩具
過年添個新玩具是辦年貨的家長們的小秘密。
到了臘月二十七八,辦年貨的人把街上擠得熱熱鬧鬧,國營的副食店都在店門口支塊木板在當街賣。過年的票證上還印著兩個喜慶的大紅燈籠,二三斤一大塊肉,比起平常二兩半斤地買舒心暢快多了。
“糖瓜兒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個新氈帽?!背齻鹘y(tǒng)春節(jié)食品糖外,市場上有了小娃娃、小花籃、小寶塔、小雞、小鴨形狀的塊糖,餅干除了什味、橘子和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