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1959年春節(jié)過了沒有多久,大家還在趕超英美的熱情中還沒有回復過來突然被潑了一頭冷水-中蘇關(guān)系惡化。
在中蘇關(guān)系中,蘇聯(lián)一直充當老大哥角色,突然和老大哥鬧翻了,雖然沒有兵戎相見,但是老大哥對小兄弟的援助全部撤回,鐵廠原來的小紅樓里面老毛子都回國了,頓時空蕩蕩。
隨即全國人民要勒緊褲腰帶還債了,工人階級要起帶頭作用,領(lǐng)導干部帶頭工資都減半,為了還債,很多工人也主動申請降低了自己的工資和糧食供應;市面上供應頓時減少很多,為了還債,只能用糧食和副食品抵債。
整個市面上頓時蕭條很多,可是很多商店和供銷社都是空空,就是有錢和票也很難買到產(chǎn)品,大家開始了忍饑挨餓的日子。
有的工人家庭,一個工人要養(yǎng)活一家人的,日子更加難過啦,現(xiàn)在一個鐵廠正式工一月只有18元,糧票供應只有20斤。
這個標準還是比較高的,也就像鐵廠和汽車廠和煤礦這樣國家重點工廠才有待遇,鐵廠勞動強度大,比其他工廠待遇高點。要是其他的紡織廠供應還要低點,好像只有15元和18斤糧票。
而且很多工廠都取消了臨時工,現(xiàn)在都是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的日子,加班加點干,已經(jīng)請不起臨時工。
在農(nóng)村,全國農(nóng)民都主動積極提高上繳,畝產(chǎn)千斤比比皆是,畝產(chǎn)萬斤的也有不少,都在積極為國家還債呢。
最近鐵廠抽調(diào)不少骨干去援助地方建設(shè),至于去哪里?去干什么、?都屬于保密。就這樣還是很多人報名啦。
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好事情,有人走意味著有工作崗位要招人,也意味著房子要空出來。
鐵廠的工人的房子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鐵廠原來的工人,他們在這里干幾十年啦,有的甚至是三代人都在鐵廠干活,比如說馬家父子就是,馬家的老一輩在鐵廠開建的時候就在這里做工人,一干就是60年,他們的房子都是自己買的或者蓋的,那時候資本家不會為工人提供住房;
第二種就地轉(zhuǎn)業(yè)支援鐵廠的解放軍,大概有300多人,當初大部分就是分到集體宿舍,當初是政府幫忙修建的三成小樓,這些軍人后來慢慢成家了,但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買房子,也買不起啊。都是住的是單間宿舍,吃飯都在食堂,或者在走廊做飯,大部分都戰(zhàn)友,誰也不嫌棄誰家;
第三種是地方政府從地方調(diào)過來支援鐵廠恢復建設(shè),這些人都是街道負責安置的,當初政府沒收了很多資本家和國民黨官員的房子,然后分配給這些支援鐵廠建設(shè)的同志。
少苦住的小院子就是明顯屬于第三種情況,大院子以前是一個清朝官員的府邸,后來被國民黨官員居住,前前后后幾十間,分給十幾家住戶。不過少苦占了謝工的便宜,住了最好的主人住屋。
老周家的房子就是現(xiàn)在王大美和周少家住四間房子屬于第一種,當初周正海和很多轉(zhuǎn)業(yè)軍人一樣,拖家?guī)Э诘?,住不了集體宿舍,只能自己買房子,所以就買了原來鐵廠工人的房子。
王家居住的房子屬于第二種,是鐵廠分給周家兒子的結(jié)婚的,每人兩間房子,后來被王家霸占了。
很多街坊領(lǐng)居和鐵廠的工人都盯著房子呢,等啊等啊,都等白了頭,可是沒戲,房子沒有,工作也沒有。
先說工作的事情,大煉鋼時期,很多地方都建設(shè)了土作坊,現(xiàn)在領(lǐng)導人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不行,練的鋼不行,還浪費資源,于是很多土作坊都停啦。
土作坊聽了不要緊,可是很多工人不能浪費,于是很多工人都要調(diào)到鐵廠來,鐵廠都分不完,哪來的招工?想的別想。
房子更沒有你的事情,新來的工人不要住房啊。就是有空的住房也要賣,賣給那些需要又能買得起的房子工人,現(xiàn)在全國人民都在勒緊褲腰帶還債,每一分錢都很重要,你還想占國家便宜,看來思想很有問題。
少苦聽到街坊鄰居在抱怨,頓時來了精神,仔細一問,原來街道有幾套房子要賣,很多人在議論呢,看看能不能買得起。
在少苦居然的大院,買得起房子沒有幾家,一間房子300多元,現(xiàn)在好像便宜了260元就夠了,一共正式工一年不吃不喝可以買得起房子,按照這個購物標準的話,后世的買房子的人羨慕不要不要,后世一家人不吃不喝十多年才能買得起房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