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梅河接任“戲班”班主之后,自然沒什么威望,戲班里的幾個人見梅河不過是一個黃毛丫頭,就想著把梅河擠擠出去,他們另起爐灶,
反正這十里八村都知道他們的這幾個人,誰家有葬禮若是需要唱戲的話也都會找他們,少了梅河,還少一個分錢的,
可梅河并沒有氣餒,那幾個人既然撇下了她,也沒有必要找?guī)讉€無情無義的人,而且在梅河看來,那幾個人唱功平平,根本沒有必要和他們?yōu)槲椋?br/>
那幾個人單干后,梅河就準備在村里找了幾個在家賦閑的老人,還有幾個跟她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組成了新的戲班,
那幾個老人,唱功不差,都是老梅家戲班的后人,從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輩學習,養(yǎng)成了一輩子的習慣,很多曲目說來就來,甚是厲害,
至于這些老人是怎么被梅河說服的,梅河總是輕描淡寫地說:“是長輩們疼我,為了我們梅家戲班著想,”
其實那些老人都是被梅河身上的一股沖勁兒給打動了,重振梅家戲班不是梅河一個人心愿,也是那些老人的心愿,因為那些老人小時候都是跟著父輩在梅家戲班,吃著戲班的飯長大的,
至于梅河找的幾個年輕人,他們的天賦都比較普通,可他們卻和梅河一樣對河北梆子有著獨特的熱情,而這些人中就有郭仁峰,
郭仁峰說,從小他和梅河一起玩的時候,梅河就是孩子頭,別看那丫頭小他幾歲,可遇到事兒從來不含糊,頭一個往上沖,
他們出生的村子因為唱戲的多,大家稱他們梆子村,可有些心里懷著惡意的人卻叫它戲子村,
而且還給那村子的人編了順口溜說是:“西流莊,戲子村,唱喪禮,哇哇叫,誰家死人,它都唱,戲子義,婊子情……”
每當有人唱這個順口溜的時候,梅河都會第一個沖上去跟人打架,因為梅河領(lǐng)頭,不少西流莊的孩子也都聚集到梅河的身邊,那些人形成了一個小團伙,誰罵他們,他們也不還口,直接還手,
所以一時間,那些平時愛說這些順口溜的孩子也不敢再說了,
梅河一下成了同輩人之間的英雄,
所以十五歲的梅河要出來組織戲班,不少輟學的孩子都跟著響應,當然大家的水平良莠不齊,梅河就找了幾個功底較好的跟著她一起組成臨時戲班,底子差的就由村子里的老人先教著,
當然梅河要做的不光是這些,她自己手寫了很多的小卡片,然后往各個村子里發(fā),宣傳她的戲班,而且價錢也便宜一些,
后來梅河的戲班子還真接到了幾個活,雖然掙的錢不多,可對一群孩子和老人來說,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只不過他們來往表演的路上都很辛苦,他們那會兒坐的是三蹦子,上面弄車棚子車斗里擺上很多的板凳,
而當時給梅河開車的就是梅河的哥哥,他哥哥雖然唱戲不行,可卻是很支持自己那個妹妹的,
梅河接了幾場活,村里原來幾個撇下梅河的人就不愿意,他們覺得梅河搶了他們生意,就去梅河家,把梅河的家里砸了個稀爛,
梅河父親死了,父親沒有什么兄弟姐妹,所以只有梅河和他哥哥孤苦伶仃的,他們只有受氣的份兒,
兩個兄妹家被砸了,就去找村委會評理,可村委會卻不向著她們,
后來梅河就把這事兒鬧到鄉(xiāng)里,鄉(xiāng)里的領(lǐng)導聽說了,就趕緊進村里調(diào)查,
而負責調(diào)查的人正好也是一個梆子迷,他在聽了梅河的事兒后,被梅河的熱情所感染了,他決定幫梅河組建一個真正的河北梆子戲班,同時也為鄉(xiāng)里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那個人叫郝俊友,當時在鄉(xiāng)里認副鄉(xiāng)長,
有了副鄉(xiāng)長的幫忙,梅河和她哥哥在村里也就不受欺負了,他們在郝鄉(xiāng)長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個正規(guī)的河北梆子戲班,當然起初的時候他們的實力仍舊不足,只能唱唱葬禮,偶爾唱下廟會,
可幾年之后,不少年輕一輩的人學成,甚至不少外來村子的人,也到他們戲班來學習,因為這畢竟是一個營生,
再后來,梅河的戲班開始分為兩部分的,學徒負責唱葬禮,戲班里的角開始專門負責唱廟會,
再后來在郝鄉(xiāng)長的幫助下,梅河帶著戲班子進了縣城唱戲,當時梅河特別大膽的寫了一出有關(guān)他們村子里情況的現(xiàn)代梆子戲,而且那次演出一舉成功,
當時還上了縣里的報紙,引起了縣領(lǐng)導的注意,
為此還專門又多加了幾場演出,場場爆滿,
當時縣里研究決定,就準備讓梅河的戲班代表縣里到省城去參加的一個文化活動,并給他們在省城的大戲院安排了一場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