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zhuǎn)眼之間,大周國已經(jīng)立國六百余年,疆土比六百年前又大了許多,國勢更是強盛得不得了,如今天下三分,分別是東周、南魏和西蠻至于北方則屬于以游牧為主的草原一眾部落,分別依附在東周和西蠻的麾下。
東周國力最為強盛,卻不如南魏國富裕,西蠻疆土雖是不小,但人口稀疏,無論是國力還是國民的經(jīng)濟條件都難比東周和南魏。
三國鼎立,幾百年來雖然時有摩擦,但并無大戰(zhàn)爆發(fā),這個天下也因此太平了數(shù)百年。
六百年前的洛家村也經(jīng)過數(shù)十次的擴大修建后,已經(jīng)成了一座繁華的貿(mào)易商城。經(jīng)過六百年的繁衍生息,洛家也是幾起幾落。
如今洛家在朝為官的已是不多,家族子弟多已習武和經(jīng)商為主,除了祖宗傳下來的釀酒之外,洛家還涉足了絲綢,皮貨及生活必備的日用品,但除了釀酒之外,其余的都可以忽略不計。
這和六百年前洛家的鼎盛時期相比,今日洛家的聲勢已是大不如希,但洛家依然是洛城方圓八百里以內(nèi)一等一的大家族。
洛城依山而建,而且只有三個城門,而三門之中唯有東城門是可出可進的平坦大道,其余兩城門則形如虛設(shè),洛家的祖宅位于洛城的最西邊,占地的位置正是洛城的正西方,西城門的所在。
洛家就是洛城的西城門。從洛家的后院可以直接攀上西蒼山,至于洛城為什么沒有西城門,追其原因恐怕要追到六百年前那位大周朝唯一的王爺洛西平的身上。
洛家祖宅經(jīng)過六百多年的不斷擴建,現(xiàn)已占地將近百余畝,如果再加上釀酒作坊,絲綢坊,皮草坊的場地恐怕有二百畝地的面積也不止。
洛家如果從洛姓老獵戶那代算起到如今已傳十八代,當代家主洛文昌是洛家第十八代之中的嫡系長子,娶妻三人,妾室四人,育子四個,女兩個。
洛文昌已年近五十,少年經(jīng)商有所成,目前掌管著洛家家族的大小生意,在洛家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下,洛文昌雖然十六歲便以大婚,但育子很晚,長子洛庭現(xiàn)年才不過一十六歲。
洛文虎年近三十有二,是洛家的嫡系二子,是家主洛文昌一奶同袍親弟弟,自幼好習武,現(xiàn)如今官拜當朝鎮(zhèn)南大將軍之職,也是當下洛家唯一一個在朝為官的人。妻室一人,妾室兩人,有子三個,女一個。如果加上六年前休出家門的那對母子,應(yīng)該是,妻室兩人,有子四個。
洛家現(xiàn)如今第十七代中僅余洛梅氏一人,此人也就是洛文昌和洛文虎娘親,洛家從六百年前的洛西平到至今的男丁,除洛西平一人壽終一百零二歲外,(實際是活了120歲。)其下子孫均難過古稀關(guān)年(七十歲),有人說可能是當年洛西平殺戮過大,以至于血沖命數(shù),導(dǎo)致其家族的男丁無論直系還是旁系多有夭折之人,能活過七十余歲的少之又少。
云淡星稀,山風拂林,一輪皓月遠掛天邊,此時正值中秋佳節(jié)月圓之夜,在西蒼山的一處破敗的山神廟外,先前山下尋兒的青衣女子此刻正坐在廟前的一塊青石上,眺望著山下燈火通明的洛城,瘦小的炎兒曲卷在母親溫暖的懷中依然熟睡。
青衣女子的目光幾近游離,最終鎖定在洛城一處燈火最為明亮的宅院,洛宅。
唉,青衣女子哀嘆了一聲,似乎又想起了某些往事,曾幾何時自己也是那片宅院中人,那里的每個人每個院落自己都非常熟悉,可現(xiàn)在,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