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這樣一種東西:
就像是冰箱里的一塊豬肉,一只手,把它從冰箱里拿到了案板上,肉還是那塊肉,但手上,卻留下不少油。
這只手,就是銀行,或者銀行家。
油,便是利潤,通常表現(xiàn)為,利息差,匯率差,以及資本正常增值收益,股票,債券等。
楚堯在海外市場刷出來的貨幣,就是這塊豬肉,經(jīng)德意志銀行一手,沾了點油,然后就被洗白,蓋上“免疫章”,可以合法在全球范圍流通。
這方面,他們是專業(yè)的。
所有資金,由海外信托的模式運行,分散于多個賬戶之中,瑞士,倫敦,法蘭克福,以及維京群島。
不過,楚堯給德意志銀行的這塊豬肉,只有兩百億美金。
這是之前聊過的。
沒辦法,錢太多了,他們一家根本消化不了,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是極限。
再多,喬勇俊都受不了。
即便是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字,從他話里話外的口風中,楚堯都能聽出來,這貨在隱隱打聽自己財富的來龍去脈,估計把自己當成權(quán)貴白手套之類。
和之前的老江一樣。
楚堯自然是故弄玄虛,云里霧里,任由他自己去猜。
接下來,楚堯進入了全球大采購模式。
錢不值錢。
資產(chǎn)才值錢。
而主要值錢的資產(chǎn),也就兩類,公司股權(quán),以及地產(chǎn)。
于國內(nèi)而言,地產(chǎn)是最大的財富蓄水池。
但在資本市場成熟的地方,金融市場才是。
楚堯兩手并進。
金融市場,由文姬一手操縱,繼續(xù)套利。
在地產(chǎn)市場,也是在德意志銀行的牽線搭橋下,以虞美人這邊的人為主力,瘋狂買買買。
11月9號,楚堯購入位于紐約的曼哈頓中城大樓,耗資6.2億美元。
11月18日,楚堯購入位于倫敦的金絲雀碼頭,耗資2.8億英鎊。
12月4日,楚堯購入位于紐約公園大道245號,這是一家國際知名的酒店大廈和商業(yè)大樓,耗資23.8億美元。
12月16日,楚堯與希爾頓酒店集團達成協(xié)議,將這家全球酒店集團24%的股權(quán),以67億的打包價拿下。
……
不過,做這些事情時,楚堯幾乎都沒有親自出馬,大部分時間,都留在鵬城的家中。
收購,也都是以其它名義,各種各樣的資產(chǎn)包裝,重重隱藏之下進行的,這么多動作,卻也壓根沒有媒體爆出來。
讓楚堯更覺奇妙的是……
自己購入的這些資產(chǎn),其中有一部分,都是瓊航集團以及其它中資企業(yè),曾經(jīng)在全世界買買買時的資產(chǎn),后來資金鏈緊張,又全部都賣了出去。
時隔了五六年之后,一部分,再次被自己收入囊中。
從曾經(jīng)的瑞信大廈,到現(xiàn)在的海外資產(chǎn),自己真混成了“接盤俠”。
當然,此處的含義,應(yīng)為褒義。
這些都是適合長期持有,收益率還不錯的好項目,可以說是硬通貨,所以才會變現(xiàn)的快。
而現(xiàn)在全球資本環(huán)境緊縮,很多人都在回籠現(xiàn)金,準備過冬,正好給了自己這樣的機會。
同時,所動用的資金,也都并非國家的外匯儲備,而是自己“無中生友”變出來的錢,對錢老那邊則是宣稱靠資本市場的盈利。
明面上,查不出任何問題。
這個金融迷宮,參與的每一部分,都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只有自己,才得以窺到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