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若錦,棲霞如火。
丹楓亭中,蘇峻氣定神閑地面對著幾道打量的目光,從容淡定,不卑不亢,自有一番氣度。
亭中幾人卻也有兩個熟人,居中而坐的威嚴(yán)老者正是當(dāng)日極為欣賞蘇峻的大宗師蘇適。
另外一個則是崔遠(yuǎn)的老丈人,王都尉的堂弟王舉人,也是西山書院的山長,場中唯一沒有出仕的在野大儒。
另外兩個中年文士來歷卻也不凡,一個是來自京華府的蘭臺御使,一個是江州分守道的御使,分別姓歐陽和姓徐。
當(dāng)然身份最為驚人的還是他們共同的老師:蘇大宗師。
蘇大宗師出身翰林,官至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曾經(jīng)給當(dāng)今天子講過課的儒宗。
歷任學(xué)政不過是他宦途中極不起眼的經(jīng)歷而已。
包括司馬學(xué)政在內(nèi)的這些大儒,都是出自蘇適的門下,當(dāng)然也包括蘇峻。
不過很顯然,這位師祖對蘇峻這個同姓同宗的徒孫也是青睞有加。
“蘇峻,你老師說讓你代罰,你可同意?”
見禮過后,王舉人略帶狹蹴地說道:“你這個江州詩魁,可是很是讓你老師得意啊,不如今天就以楓為題,再賦百篇如何?”
“師叔說笑了。”蘇峻聞言“靦腆”一笑,恭謹(jǐn)?shù)溃骸霸娫~不過小道,蘇峻又豈敢在師長面前班門弄斧呢?”
說著,蘇峻以欽慕的語氣道:“師長們的微言大義,蘇峻能夠傾聽已經(jīng)是邀天之幸,生怕錯過一字半句,哪里還有心思想著詩詞小道呢?”
“好一張利嘴?!?br/> “這奸滑小輩,頗有司馬兄的風(fēng)范啊?!?br/> “哈哈,歐陽兄所言甚是?!?br/> 眾人聞言紛紛調(diào)侃,蘇峻卻微笑著作出一個聆聽的姿態(tài),毫無炫耀才學(xué)的意思。
什么場合該干什么事兒,蘇峻心里那是門兒清。
這個王舉人,居心不良。
“好啦?!?br/> 喧鬧紛擾片刻,還是蘇大宗師一槌定音,對蘇峻道:“那你就在一旁聽著吧。”
“是?!?br/> …………
蘇峻心知這次見面,不乏對自己的考教之意,當(dāng)即也是打醒十二分精神,全神貫注地聽著師長們的高論。
全程雖然不說話,但是卻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他們所談的話題,未雨綢繆。
不多時,眾人在討論圣人教化天下之時,王舉人突然冷不丁地對蘇峻說道:“何為圣人之志?”
蘇峻聞言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立正心,走正道。”
“嗯?”
眾人聽到蘇峻這個回答不由有些驚訝,他們本來還以為蘇峻會回答教化天下,輔佐圣王,又或者修齊治平之類的老生常談呢。
沒想到蘇峻的回答居然是“立正心,走正道”這個看似離題的回答。
不過蘇峻這個答案卻是極為討巧,因為此乃心學(xué)之言,而場中皆是心學(xué)一脈。
不過眾人并沒有過多表示,恍若未聞地繼續(xù)高談闊論,仿佛沒有聽到蘇峻的回答一般。
接下來,對于他們冷不丁冒出的問題,蘇峻皆是對答如流,從容應(yīng)對。
不過他并沒有過多地炫耀才學(xué),而是謹(jǐn)記“君子思不出其位”的原則,謹(jǐn)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