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碎尸密碼(起伏篇)
2018年6月1日晚上6:00天氣:雨
走在路上的同時,教授腦子里始終在總結這案件的疑點之所在。疑點之一:在咖啡店門口出現的是恐嚇書,兇手想要殺了我,感覺兇手不想讓我參與這次的案件;但第二次是挑戰(zhàn)書,面具人想讓我抓住他,他又想讓我參加案件的調查,那兇手和面具人各自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疑點之二:面具人是否和兇手為同一人?不是的話,那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疑點之三:面具人和兇手各自的動機,如果是僅僅針對于我的話,那么面具人和兇手應該對我身邊的人下手,而不是找那些無關的人員,看來他們的背后似乎還另有隱情。
大街上沒有多少人,就連一些走在教授家附近的人都用那種鄙視,懷疑的眼神看著,在背后指指點點。所以現在很多人都繞道走,就連原來經常會打招呼的鄰居也開始慢慢遠離,其實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因為最近發(fā)生的那件轟動整座城市的案件“碎尸密碼”。現在整座城市陷入一陣恐怖中。畢竟居民見識到這種案件也比較少,所以給城市的居民蒙上了一層陰影。街上隨處可見的是巡邏警察、特警以及武警,只有某些大型酒店、超市還有醫(yī)院開門。政府也對消息進行了封鎖,絕不允許消息泄露出去。政府還對各大網絡媒體、網站、電視媒體下達了死命令,任何消息都不允許在網絡傳播。其實封閉消息對居民還是有好處的。不會在更多的人之間產生恐慌的。另一個是為了防止兇手通過新聞得到情報消息,從而可能讓兇手毀滅證據,使兇手逍遙法外。
2018年6月1日晚上6:30天氣:雨
半小時后,教授來到公安局刑偵大隊門口,正好碰見趕來的王大隊長,教授連忙走上去,打了聲招呼,便立刻進入正題環(huán)節(jié):“王大,陳法醫(yī)對尸塊檢驗進行的怎么樣了?”
“雖說沒有啥實質性的進展,但還是有一些不小的收獲,可能會對破案有所幫助。等進去了之后,我會給你鑒定報告看,然后你就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br/> 王大隊長的辦公室還是屬于比較整潔干凈的一類,所有物品都分門別類地擺放整齊,沒有煙味熏人,地面上也很干凈,沒有煙頭。王大隊長從辦公桌的抽屜中拿出一沓報告,說:“芷若,這是陳法醫(yī)出具的尸檢鑒定報告和物證鑒證報告,至于現場勘察報告待會我會給你。你拿去慢慢仔細看,希望這些報告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教授仔細地研究了尸檢鑒定報告,報告書上說道,死者是由于解剖,而且拿掉了器官,沒有及時止血,而造成的失血過多而死。在死者被肢解的切口處看,死者是具有生活反應的,因為有皮瓣,肌肉有收縮。致死工具是銳器一類,類似于醫(yī)用手術刀之類的銳器。分尸的工具則是一般的菜刀,殺豬刀的工具。而且每一刀都是從關節(jié)處下手,可見兇手對人體的構造方面也是頗為熟悉。兇手下刀的精準性和嫻熟性,都是經過多年的專業(yè)訓練,而且兇手的心理素質也是極其之好。死者的死亡時間是三天前左右,男性,年齡大約在25-27歲。在死者的胃內容物里檢測含有微量類似安眠藥成分的藥品。而且通過對死者血液檢測,沒有任何乙醚或是麻醉劑的成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死者在被殺前三天沒有進食,只是喝水,可以推測出兇手很喜歡折磨死者,讓死者產生劇烈痛苦,并因此產生殺人的興奮。
“王大,從法醫(yī)尸檢的鑒定報告看,兇手對死者進行的是活體解剖,也就是死者是被兇手活生生地被一刀一刀剖死的。而且犯罪手法,也與那面具人正相好吻合,雖然我不能確定面具人是不是兇手,但是面具人一定和兇手有關。至于是不是的話,我們還得去尋找更充足的證據證明才行?!?br/> “芷若,面具人又是誰???”
“那個忘記跟你解釋了。是匿名網友給我發(fā)了一段視頻,那視頻中兇手的手法與我們現在這個案件的手法相類似,那兇手是戴著面具的,所以我稱他為面具人?!?br/> “要不這樣吧,我們先看那段視頻,看完了之后我們再做詳細的分析?!?br/> “這個是自然。我想提個要求,在看這段視頻的時候最后能把法醫(yī)也叫來與我們一起觀看。因為我相信以法醫(yī)的專業(yè)知識應該可以看出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這對于我們來說至關重要,這也許是證明面具人可能就是兇手的關鍵證據?!?br/> “明白了!我現在就去通知陳法醫(yī)來辦公室一起觀看視頻,分析案件。芷若,陳法醫(yī)說,五分鐘后就來?!?br/> 陳法醫(yī)來到王大的辦公室,問:“王大,有什么事嗎?”
“是這樣的。這次叫你來辦公室完全是芷若的想法,她說某人發(fā)給她一段視頻,可能是與這次案件的兇手有關系,她還說你是法醫(yī),可能你的專業(yè)知識能夠給予很大的幫助,所以她需要你的幫助。”
“這里是份某人活體解剖受害者的視頻,我需要你幫我看看某人解剖受害者的執(zhí)刀方式,并與兇手的執(zhí)刀方式對比,還有切痕做對比,是否能夠完全吻合。因為我比較懷疑某人就是兇手。”
“那你說的某人是什么人?”陳法醫(yī)問。
“你看了視頻就知道我說的某人是指誰了?!?br/> “沒有問題,我倒也很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解剖手法會如此嫻熟、專業(yè),而且對人體結構也是清楚明白?!?br/> 花了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終于把那段視頻看完了。那段視頻只有一個小時,教授和陳法醫(yī)中間因為分析、推理、討論案件......暫停了一個小時。
“陳法醫(yī),你看明白了什么嗎?”
“看明白了。我能很確定的知道的是面具人和兇手是同一人的可能性在80%。因為他們的執(zhí)刀方式完全相同?!?br/> “陳法醫(yī),我有個不明白的地方,你既然說他們兩者的執(zhí)刀方式相同,可是為什么卻說有80%的可能性,而不能是確定呢?還有執(zhí)刀方式相同和不同怎么判斷兇手和面具人是否為同一人呢?”教授問道。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兇手和面具人的執(zhí)刀方式,第二個問題晚點跟你解釋。你們看這一段,面具人切開受害者的胸腔和腹腔所采用的是執(zhí)弓式執(zhí)刀方式。執(zhí)弓式是最常用的一種執(zhí)刀方式,動作范圍廣而且靈活,常用于較長的皮膚切口和腹直肌前鞘的切開等。這是第一點。你們再看這一段,這是面具人肢解受害者的肩關節(jié)處的情節(jié),面具人采用的執(zhí)刀方式是握持式。握持式用于切割范圍廣、組織堅厚,用力較大的切開口。切開的位置正好與我們所發(fā)現尸塊切開口相同,這是第二點。綜上,所以我才認定面具人與兇手是同一個人有80%的可能性,至于是否能上升到100%作出斷定的結論還缺少了決定性的證據。我們必須知道兇手在解剖和肢解死者的時候,動作與手法是否完全相同,這才能做出論定判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