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城內(nèi)敵人的糾結(jié),城外北港兵卻從容得多,他們邊喝茶,邊看水師營的兄弟們打炮。
李英是水師營的老總,不管不顧地,將他帶的五百人分散到四條大艦上,反正不用啟帆,都下了錨,直接在港內(nèi)沖著奧倫治城猛轟!
當(dāng)時的黑火藥大炮發(fā)射實心彈,要是一條艦去照顧一座城,有種“杯水車薪”的感覺。
但有四條艦就不同了,每艦40門炮,20門一側(cè),80門炮去對付一座城(其實還是座小城),炮彈不停地落下,打得城里灰煙冒起,漸漸高飆。
岸上的兄弟們高聲為他們喝采,大呼水師營的兄弟們炸得好!
給城里一小時的時候考慮,北港兵暫歇,炊事員就在碼頭上煮了茶,送到前線上,大家分享,吃著蕃薯干。
茶不是什么好茶,但打過一仗,大家有點累了,什么茶都不計較地配合蕃薯干吃著。
大龍頭給軍隊的待遇是正餐吃米,再提供免費的蕃薯干給軍人們當(dāng)小食去助力,他有教導(dǎo):“蕃薯干里面有淀粉,吃進去可以轉(zhuǎn)化成大家的體力,反正打仗時休息吃它最好?!?br/> 于是大龍頭麾下的兵,蕃薯干就成為了正式的軍供品,運輸?shù)杰婈犞?,隨著他們走遍東西兩大洋,除了當(dāng)零食,軍糧送不上來時直接當(dāng)成了主食,所以蕃薯干成為了顏常武官兵的符號,那些在他們手里吃夠苦頭的敵人,則把他們稱為“放屁兵”!
畢竟吃蕃薯,放蕃薯屁還是有的!
軍隊中唯一不喜蕃薯干的兵種是艦隊,送也不要,嗯,密閉的船艙里放p,大家享受不起啊!
好在他們的待遇豐厚,不吃蕃薯干,還有牛肉干吃。
……
趁著當(dāng)兒,顏常武接見了一人俘虜一條船的英勇士兵。
船很值錢,重要的是這條船上有三十五萬兩幕府白銀。(來自倭國)
起初大家不知道,但一清點,個個都是驚呆了!
船艙里一箱箱的白銀,開箱后耀花了大家的眼。
如果給這條船開出港外逃跑,大家都要……難以想象會干出什么事情來,反正荷蘭人想都別想活著,否則大家的氣往哪撒。
得到了三十五萬兩白銀(軍紀:一切繳獲歸公)的顏常武心情大好,問那個奪船奇兵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龍頭的話,我叫周全斌!”他鏗鏘有力地答道。
“周全斌?這名字有點熟啊!”顏常武翻找著記憶,有了一點印象,再一問:“你是哪里的人?”
沒記錯,周全斌說他是同安縣金門浦邊人,與記憶中的資料重合,是他!
哦,記起來了,這是個臺灣早期的名人,后來隨鄭成功抗清,常獻進兵之策,又隨鄭成功攻打在臺灣的荷蘭人,有殊功,為總督承天府南北諸路。
鄭成功去世以后,其弟鄭(世)襲在黃昭和蕭拱宸的鼓動下在臺灣自立為繼承人。周全斌作為世子鄭經(jīng)所率討伐軍先鋒,趁大霧強行登陸潦港。黃昭察覺后親自率軍迎擊,周部幾潰,此時周全斌剛剛登陸,見狀大呼:“后面是水,大丈夫?qū)幙伤烙趹?zhàn),不可死于水。吾已將船棄擲,可速從吾前往!”隨后親自沖鋒。諸軍聞之,都反身奮戰(zhàn),一時間喊聲震天。黃昭中流矢死,其軍大亂。隨后鄭經(jīng)免盔相示,招降了剩余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