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西匿,玉兔東升。
明月高懸于中天之上,傾灑下漫天的霜華,霎時間,依還嶺依舊其明如晝。
此嶺僻處于南疆萬山之中,四外都是崇山惡嶺包圍,看起來并不太高。滿嶺盡是老檜松柏梗捕之類的大木,郁郁森森,參天蔽日,奇花異卉,遍地皆是。再加上澗谷幽奇,巖壑深秀,珍禽異獸,見人不驚。
當真是一座靈山勝域,非同凡境,不愧為西南十七圣地之一。
但是,因依還嶺四外有數(shù)千里方圓的原始森林隔斷,尋常之人進入其中,縱使不會迷路,也為毒蛇野獸所傷。同時環(huán)山有一條絕澗,廣逾百丈,下有千尋惡水,便是猿揉也難飛渡。唯有一條盡是沼澤、終年布滿極毒瘴氣的小路,為入嶺捷徑。
所以自古迄今,竟無一個常人可以到此。
依還嶺原是東西橫亙,長約數(shù)十里,就只有正當中處,隆起如墳,最高最大。而嶺的中心地帶,生著一大片異草,草影被月光照在地下,時散時聚。
忽然有一陣微風吹過,異草色青,綠波如潮,隨風起伏不定。緊接著,便聽見一聲鶴唳,響徹云霄,由遠方天際處傳來,甚是清越嘹亮。
鶴鳴之聲剛一響起,那一大片異草倏地往地底陷落下去。同時清波溶溶,雪浪翻飛,從四外奔來,齊往中心聚攏,現(xiàn)出一個數(shù)頃方圓的大池。
原本池中的那一泓清波宛如是一面極大的玻璃鏡子般,平明晶瑩,可鑒毛發(fā)。隨著鶴鳴聲的漸近,池心忽有水聲響動,化作一個大漩渦,沖出一道五色霞光。
光斂處,現(xiàn)出一個身穿白衣的妙齡少女,云鬟霧鬢,粉搓玉琢,麗絕天人,縱然是此時杏眼半闔含嗔,柳眉斜豎微蹙,眉梢眼角威棱隱隱,令人望而生畏,亦是難掩她眉宇間的風流儀態(tài)。
白衣少女以前乃是旁門中第一流的人物,與絕尊者齊名,夙根深厚,屢世清修。只因前生妄動嗔念,與同道友人打賭,欲試自己的定力智慧,特意轉(zhuǎn)世再生,投入旁門。
她并沒有俗家姓名,因為剛一出生,便遭父母遺棄,被靈獸銜上依還嶺,代為撫育長大,隨后因緣偶然食服本山所產(chǎn)的仙草靈藥“兜率仙芝”,又得了一部道書,才知吐納修煉,得以再次入道,便以嶺名做了道號,人稱依還神姑。
依還神姑抬頭一看,碧霄月明,澄凈如拭,僅有東南方挨近月亮處,有一團白云緩緩浮動。云旁有一只仙鶴,銀羽翩翔,正從云邊掠過,向下飛來,上面仿佛馱著一人。
仙鶴飛行看似舒徐,卻是極為迅速。不過晃眼之間,便已飛離頭上不遠。接連又是發(fā)出兩聲鶴唳,空山回音,明月增華,山容夜景,倍覺幽清。
兩聲方息,鶴已及地。上面坐著一個容貌極美的白衣少女,在一幢紫色霞光的環(huán)繞之下,冉冉飛下鶴身,含笑朝著依還神姑略一點首,徑直往她身前不遠處的那塊空地落去。
依還神姑見那仙鶴從頭到腳竟有九尺以上,朱冠高聳,目射金光,顧盼非常,甚是嬌捷。又見鶴背上的那個少女,素衣若雪,道氣盎然,料定不是玄門正宗,也定是得道之人,遂不便冒昧出手,亦是微微俯首,還了一下禮,身子仍舊動也不動,躬立原處,欲等她通名詳說,自表法號來歷。
紀寧見狀,嘴角含笑,言道:“吾乃紫云宮之主紀寧,師從連山大師。今日無端前來此地,驚擾道友清修,是因我日前在靜中參悟時,忽觸靈機,虔心推算后,算出一事。遂特意來此,為道友指點迷途,以全你的飛升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