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殺人動機
翠花此時從震驚中醒悟過來,卻是十分平靜,有感于王禪的聰慧,卻并不為此而膽怯。
笑意依然,看著王禪到:“小公子,你如此聰慧,那你能否分析出我為什么殺死自己翠花樓的七人?
我的殺人的動機又是什么?”
王禪一聽,心里有譜。
翠花老鴇已經(jīng)相信了他,所以才借故考驗于他,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信任之人。
可他確實從來也未考慮過翠花殺人的動機,因為她認為一個女人是不會忍心把自己的七個下屬殺死的。
六歲的王禪雖然聰慧,可依然只是孩童,從小沒有父親,完全由母親帶著。
因為他的母親王彩霞品性端正,溫柔賢淑,而且重情重義,是整個虎踞鎮(zhèn)公認的賢妻良母。所以在他的心靈里,對女人的認識都是以她的母親為標準。
可若說沒有殺人動機,這眼前的翠花卻是一個十分正常之人,也不顯得殘暴,也不顯得有多陰險,那她的動機又會是什么?
“翠花,靈童雖然聰慧,你不必跟他過多言語,若他有真憑實證,隨他怎樣都行,我渾某人從來也不懼死?!?br/>
里正側道厲色看著翠花,并不想翠花與王禪做交易,更不想失了氣節(jié)。
可在王禪看來,里正這是心虛了,怕王禪真的明白殺人動機,而通透其它之事。
“里正大人,你又錯了.
若說在當今天下,你可以把翠花樓的七人命案當作一場意處,我也可以把你兩當作殺人之犯,處死你們,并不需要過多的證據(jù)。
況且如今的形勢,你們兩人一死,對虎踞鎮(zhèn)三大家族來說,并無損失.
反而可以由此斷了翠花樓之事,大家贊同還來不及呢,又怎么追究證據(jù)?!?br/>
王禪說得并非恐嚇之言,卻也是深思熟慮之語。
昨日他已通透的分析的三大放族的矛盾與猜疑,縱然與案情可能完全不在一條道之上,可情理之間,卻并無差池。
“渾大哥,有些事既然已然如此,讓他知道又何妨.
靈童的話并非恐嚇,也是實情,既然都是要死,聽聽又何妨.
聽完再死,也就不算妄死了?!?br/>
翠花的話帶著溫情,眼光中十分柔和,并不像里正剛才訓斥她的話一樣無情。
“也罷,小公子,你若能說出剛才翠花所問,我一切就依翠花?!?br/>
里正此時也想不出其它的法子,只能著眼于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的眼前就是王禪。
從來也未有人能想到,兩個久經(jīng)江湖的人,竟然不出三個回和,就已對一個六歲孩童認了輸,若是傳揚出去,當也可美名遠揚了。
“趙爺爺,你行走江湖幾十年,是否可以看出翠花嬸嬸與里正是那地兒之人?”
王禪并不直接回答翠花與里正的話,而是間接的問起趙伯,這樣一來,讓兩人頓時再次緊張起來。
因為若是別人知道他們的屬地,就算不是靈童王禪,也能猜出他們在此的目的,就更不用說推測出殺人動機了。
趙伯自然意會王禪意思,只是微微一笑道:“小公子,翠花姑娘身材雖然掩飾得不錯,卻并不是毫無破綻.
大河以北女人身材較為高大,雙肩胛要較南方姑娘的要寬一些,體型骨格也要大一些。
而翠花姑娘則并無此特征。而且翠花姑娘舉止婉約,喝茶的手勢屬南方人的手法.
無名指與小指高翹,細品慢咽,并非北方女子的豪爽,喝茶如酒。
再者從口音上來看,翠花姑娘雖然并未講家鄉(xiāng)之話,可卻改變不了一些口音.
至于是那里的人,小公子還得你自酌?!?br/>
趙伯分析的很到位。
一是根據(jù)自己幾十年江湖經(jīng)驗來分析,讓王禪知道南人與北人之別。二是也間接教會王禪日后看人的經(jīng)驗,可以從體型、舉止、習慣、口音等來辨別。
到最后卻話鋒一轉,并不明說,反而讓王禪自己分析。
王禪一聽,看著里正與翠花兩人的臉色,就知道趙伯的分析八九不離十,已經(jīng)準確擊中兩人的要害。
就好像他的劍法一樣,快狠準,最后這至命一擊,卻交還給王禪.
也是對王禪的尊重,同時也是考驗。
“剛才趙爺爺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楚國當不是你們的故土.
江南之地只剩吳越,其它小國該不會讓你們在此扎根.
所以若我猜得不差,你們該是吳國之人,不知對否?”
王禪雖然有趙伯的分析在先,但心里卻只是有一個區(qū)域的概念。
若要確定是吳國之人,還要根據(jù)昨日的分析.
現(xiàn)在吳國再興征伐,楚相李悝是主張聯(lián)越抗吳的,越國不會在楚國的領地虎踞鎮(zhèn)做這種蠢事,所以只會是吳國之人。
并且也只有吳國之人才會扎根于此。
虎踞鎮(zhèn)一直屬自由之地,后來才因自己被楚王認為楚地,四通八達.
既可探查大周洛邑天子的動向,也可向西探查秦國,向北探察宋、晉、向東則是齊、魯.
可謂十分有利,一舉多得。
而且李悝這是第三次來此地,他們在此也能探察到李悝的動向。
而此時想置楚相李悝一死的也非吳人不可,縱上分析,王禪才得出兩人是吳國人的定論。
“不錯,不錯,我們兩人自然是吳國之人,你如此聰慧,想來也該猜到我殺人的動機了?!?br/>
翠花此時面色平靜,已經(jīng)習慣于王禪的驚人之舉,對此也不覺得奇怪。
相反若是王禪不能從趙伯的話中分析出兩人的身份,那才會覺得奇怪了。
“挑起虎距鎮(zhèn)三族之爭,只是你們的一個借口,這件事你們應該也籌謀許久,只是差那么一個機會。
你們真正的目的是想金蟬脫殼,想來李伯伯該已經(jīng)知道你們就是吳國的密探,所以你們身份已露,自然想著遠遁.
所以就把愚蠢的舅舅引入翠花樓,行那茍且之事,再通知劉嬸嬸捉奸.
這樣一來,大家都會把注意和集中在三族之爭之上.
反而不會注意你們真正的身份,也不會有人知道你們真正的目的.。”
王禪順著剛才的思路,再把昨天的想法整理一番,十分輕松的得出兩人引為翠花樓命案的目的與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