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堡,十萬軍民正在日夜奮戰(zhàn),拼了命的把墻基往上堆砌。
所有人都在齊心協(xié)力,拼命干,因為他們都清楚,這會兒拼命還只是累,要是建奴大軍來了,那拼的就真的是命了。
而建奴呢?
盛京沈陽,收到消息的努爾哈赤已然下令,命八旗精銳集結(jié),準備奔赴大凌河,同時派出四大貝勒之一,鑲藍旗旗主二貝勒阿敏帶著小貝勒齊爾哈朗率兩千輕騎為先鋒,為大軍開路。
阿敏并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齊爾哈朗也不是,他們都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
舒爾哈齊因為背叛努爾哈赤而被幽禁至死,他的長子子阿爾通阿和三子扎薩克圖皆被努爾哈赤所殺,他的次子阿敏和六子齊爾哈朗倒是沒有收到牽連,阿敏因為作戰(zhàn)勇猛還被封為掌權(quán)的四大貝勒之一。
不過,阿敏此人脾氣極為暴烈,而且手段極為狠辣,歷史上他就曾不止一次下令屠城,可謂罪惡累累,臭名昭著,人神共憤。
這種人,也不知是不是努爾哈赤故意留下的背鍋俠,用來平民憤的。
當然,不管他是不是背鍋俠,這會兒他還是相當受努爾哈赤器重的,開路先鋒這種重要的事都交給他們兄弟辦,由此可見一斑。
開路先鋒可不是說一路帶著人馬往前沖就行了,先鋒者,不但有探查敵情之責,還擔負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責任。
而所謂的搭橋就是搭浮橋。
這年頭行軍如果只有幾百人馬又或者一兩千人馬,過河還是很簡單的,找船擺渡,架鐵鎖飛渡,扎羊皮筏、牛皮筏浮游,甚至是扎木筏竹筏劃過河都行。
如果是幾萬大軍甚至是上十萬大軍過河,那可就比較麻煩了,必須搭浮橋。
這會兒造橋技術(shù)可沒后世發(fā)達,一般寬度超過百米的河流那都是沒有橋的,大軍如果要通過,就必須搭建浮橋。
如果一路浮橋搭建好了,建奴大軍的確可以于半個月內(nèi)從沈陽沖到大凌河堡,而孫承宗事先封鎖大凌河沿岸也只是拖延了四五天時間。
也就是說,這前后總共也就二十來天。
二十來天,大凌河堡的墻基都砌不起來,孫承宗為什么還執(zhí)意要祖大壽、袁崇煥和金啟倧率十萬軍民去建城呢?
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有把握遲滯建奴大軍十天以上。
至于怎么遲滯建奴大軍行程,關(guān)鍵就在于大凌河。
大凌河中下游,河面寬度都達到了百米左右,而且河床相當?shù)纳睿坑窒喈敵渑?,建什么石橋,那根本是不可能的?br/> 也就是說,大凌河中下游根本沒有固定的石橋,建奴大軍想要過河,相當?shù)穆闊?br/> 這也是努爾哈赤事先派出先鋒的原因,
阿敏和齊爾哈朗帶著兩千輕騎行進速度那是相當?shù)目?,像大遼河、雙臺子河等河流本就在他們控制區(qū)域之內(nèi),搭浮橋那也相當?shù)暮唵巍?br/> 他們只需強征些漁船過來,再抓些壯丁造木排,不用兩天時間便能把浮橋搭好。
不過,他們要在大凌河上搭浮橋就沒這么簡單了。
兩千輕騎從沈陽過來,中間搭了兩座浮橋,總共也就花了不到十天時間,大凌河堡開建還不到半月,阿敏和齊爾哈朗便已率先鋒來到了大凌河東岸。
“轟隆隆”,兩千輕騎正在沿著河堤一路往北狂奔,阿敏和齊爾哈朗皆是鷹眼環(huán)顧不斷掃視著河堤兩邊的地形和河中水流的情況。
也不知過了多久,阿敏突然一抬手,大喝道:“停!”
“吁噓噓噓?!保魂囘汉嚷曧懫?,兩千輕騎很快就拉住了胯下戰(zhàn)馬。
這時候代善才指著前面坡度比較平緩的河堤道:“老六,你覺著這里如何?”
阿敏和齊爾哈朗想也不想便點頭道:“就這吧,再往北繞道就太遠了?!?br/> 阿敏又抬眼掃視了一番,隨即便指著右前方不遠處的一個小樹林道:“走,去那邊扎營。”
“轟隆隆”,又是一陣馬蹄聲響起,兩千余騎很快便沖下河堤,來到小樹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