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廠的建設(shè),一天一個模樣,幾乎每天都有廠房建成竣工,一層的磚瓦結(jié)構(gòu)廠房,放在現(xiàn)代的話,稍顯簡陋,但在這個時代的話,絕對是新東西,高端大氣上檔次。
眼看著一棟一棟的廠房建設(shè)完成,張豐心情喜悅,在靠廠區(qū)里邊一點的位置,張豐拿出了兩間新建成的廠房。
作為管事,楊升海也是這兩天才知道,自己的少東家雇了這么多人過來,有鐵匠,木匠等手藝匠人。
這是張豐近段時間的成果,招聘了數(shù)十名匠人,這些匠人,都是張豐自己親自選的,手藝自然沒有二話說,因為是經(jīng)過篩選的,品行方面也讓人比較放心。
勞動合同自然是簽訂了的,白紙黑字,一張一張的合同上按著鮮紅的手印。
張豐叫這為“勞動合同”,而這些被招聘過來的工匠確不這么認(rèn)為,大家只知道賣身契,包身契等等,盡管張豐再三強調(diào),這不是賣身契,但大家肯定認(rèn)為已經(jīng)賣給了張豐,自己的后半生就是張豐的。
今天,是這些工匠第一天上班,廠房內(nèi)倒也熱鬧。
其中一棟廠房內(nèi)有不少木料,一些木匠已經(jīng)開始干活,另外一棟廠房之內(nèi),則砌起了火爐,幾名鐵匠正在生火,準(zhǔn)備打打鐵,按照張豐的要求打造東西。
近段時間,這些工匠們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制造新式紡紗機和新式織布機,這些鐵匠的任務(wù)就是打造各種鐵質(zhì)零件。
一間木匠房,一間鐵匠房,一共兩棟廠房,一前一后,兩棟廠房相鄰在一起,以前趙氏鐵匠鋪的趙左林被張豐任命為鐵匠房的管事,木匠房的管事叫許茂才。
許茂才三十歲出頭,正是壯年,木匠手藝一流,難得是識字,科舉無望,為養(yǎng)家糊口才干上了木匠這一行當(dāng)。
鐵匠房之中,趙左林帶著幾人將爐火升了起來,安排一人拉風(fēng)箱,找一人給自己當(dāng)下手,趙左林準(zhǔn)備親自干活。
選好一塊鐵料,趙左林放進(jìn)通紅的爐火之中,等著將鐵塊燒紅的功夫,趙左林的助手小李正在問趙左林。
小李道:“趙管事,我們今后真的每月有二兩銀子?”
這個時代,找一份養(yǎng)家糊口的活不容易,旱澇保收的活就更加不容易,無疑,在張豐這里做事,絕對屬于旱澇保守類型的,不然,張豐也不可能短時間之類招來這么多的工匠,且還都是水平不錯的那種。
趙左林以前在自己的鐵匠鋪,累死累活,也就弄一個勉強糊口,而在這里則不一樣,不但是管事,手底下管著二、三十人,而且每月有十兩銀子的工錢。
張豐開出的條件如此豐厚,再加之趙左林發(fā)現(xiàn),張豐懂很多鐵匠方面的東西,什么淬火,退火,硬度什么的,讓趙左林眼前一亮,充滿了好奇,這也是趙左林愿意來張豐這里做事的原因之一。
趙左林看了看爐火,然后道:“小李,你賣身契都簽了,現(xiàn)在還不相信啊,沒錯,你們每人每月二兩銀子的工錢,大家好好干,如果干得好,少東家說了,還會給大家增加工錢?!?br/>
一月二兩銀子,旱澇保收,盡管已經(jīng)簽字,按了手印,但是很多人還不敢相信。
趙左林的聲音不小,旁邊不少人都聽到了,很多人都豎起了耳朵。
小李道:“趙管事,賣身契我是簽了,今后這十年,我是賣給東家了,肯定努力為東家干活?!?br/>
大家的觀念根深蒂固,盡管張豐曾經(jīng)強調(diào)過,這是“勞動合同”不是“賣身契”,但大家從心底認(rèn)為,今后要賣力為張豐干活,不敢有偷懶。
趙左林道:“看得出來,少東家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大家努力干活,肯定不會吃虧,大家聽我的,肯定沒有錯?!?br/>
“對,努力干活!”不少人贊同。
趙左林點一點頭道:“勤快一點累不壞,少東家說了,每月大家可以休息四天,累了的話,休息一天,相信又是生龍活虎。”
不管是鐵匠房,還是木匠房,充滿了活力和朝氣,大家很快進(jìn)入狀態(tài),漸漸的一片忙碌起來。
張豐的新辦公室之中,張豐正在聽楊升海的匯報。
這是一棟新樓,二層,磚瓦結(jié)構(gòu),張豐的辦公室在二樓的最東頭,辦公室的布置,按照張豐的要求,擺上了辦公桌,書架,桌椅等等。
此刻,張豐正聽完楊升海的匯報,也看了這幾天的賬目,總體來說,新成立的東方紡織廠一片紅火,棉布產(chǎn)量一直在增加。
看完賬本之后,張豐滿意的點一點頭,然后問道:“楊管事,告示都張貼出去了沒有?”
楊管事道:“老板,都張貼出去了,一共貼了幾十份,松江府到處都張貼了?!?br/>
按照張豐的要求,以后不再稱呼張豐為“少東家”而是稱呼為“老板”,作為穿越人士,聽到“老板”這個稱呼,感覺舒服多了。
告示全部張貼出去,張豐就放心了,這是一份招聘告示,新成立的紡織廠將招聘大量的人員,張豐準(zhǔn)備十天之后搞一場招聘會,估計這是大明朝的第一場招聘會。
楊升海道:“老板,不但松江府各處都張貼了我們的告示,而且,下面的華亭、青浦、上海三縣也張貼了我們的告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