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就沖突,怕個鳥甚!”
張橫對張忠呵斥道:“既然是在咱們四方城,那就得硬氣起來!如果在自己家門口都不能直起腰來,那就是主動讓人家欺負到頭上來!你敢后退一步,他們就能前進一步,一旦第一次做出讓步,就很難在第二次不讓步,最后就會銳氣全失,成為被人騎在頭上拉屎撒尿的孬種!”
他對張忠道:“大丈夫行事,第一步一定不能走錯,千萬不可低頭,有第一次認輸,就有以后無數(shù)個認輸!”
張忠心中凜然:“是!少爺教訓(xùn)的是!”
他是張橫父親留下的老人,對張橫忠心耿耿,一直擔(dān)心自家少爺做事太過囂張而得罪人,覺得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
今天被張橫訓(xùn)斥了一番之后,心中豁然明白:“少爺是個寧折不彎的脾氣,一向強橫慣了,豈能向別人低頭?如今又是在四方城內(nèi),自己家里,確實沒有向別人示弱的道理!”
他不再多想,退后之后,讓家中仆人都散了開去,繼續(xù)忙自己的事情。
張橫用過早飯,有仆人前來匯報:“老爺,鄉(xiāng)下的生豬送來了,您還要不要前去殺上一頭?”
張橫為了保持心中殺氣,基本上每天都會親自宰殺一口豬,殺豬殺的多了,見血不暈,膽氣自然也就壯大起來。
在他的民團里,幾乎每天都要來幾個士兵到殺豬場里去宰殺生豬,一是肉鋪生意大,整個四方城的生豬交易市場都被張橫買斷,而殺豬的人手不太夠,只能從民團里調(diào)遣兵士前來協(xié)助,二是為了讓兵士多多見血,培養(yǎng)殺生之氣。
這些士兵也不讓他們白來,殺一次豬就可以有帶走一副豬下水,對于民團的士兵們來說,這是一樁美差,不少人爭搶著要前來幫忙。
如今的殷朝已經(jīng)到了日暮西山的地步,旱澇不斷,蝗災(zāi)四起,不少災(zāi)民都扯旗子造反,就為了混口飯吃。
就算是連云洲也不能幸免,每過三五年都得生出一場禍亂來,各地災(zāi)民聚集到一起,吃大戶,殺貪官,搶搶糧食,強奸民女,這些饑民比土匪都要狠辣,餓急眼了,連人都吃。
就連四方城也受過幾次沖擊,都是張橫率領(lǐng)民團子弟以一敵百,八百精兵沖散幾萬饑民,誅殺饑民頭領(lǐng),這才讓這些饑民散去。
至于這些災(zāi)民去攻打別的城市,張橫則有心無力,難以救援。
他能保四方城一地平安,就已經(jīng)盡了極大力量,別的城市自然有別的辦法,這是朝廷需要操心的事情,與他一個民團教頭沒有半點關(guān)系。
在此等情形下,四方城的百姓過的也不富裕,但總的來說,卻要比別的州府要好的多,至不濟沒有餓死之人。
災(zāi)荒之年,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
即便是四方城的幾個豪門世家吃的腦滿腸肥,但在張橫的壓制下,就算是再不情愿,也得讓出一部分利潤來,給四方城百姓一條活路。
但百姓也只是勉強能活而已,家里甚少葷腥,終其一年未必能吃上一口肉食,而民團士兵都是從附近招攬而來,這些士兵如能參與屠宰生豬,那將會獲得一副豬下水,另有賞錢一吊,足夠這些貧家子弟一家人改善一次伙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