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歲去世,高壽,按著村里的風俗算喜喪。
天亮后沒多久,全村人都知道又一位經(jīng)歷了三個時代的老太太走了。
住得近、走得近、親屬關(guān)系近的人家是第一批來吊唁的,確切的說這靈堂都還沒來得及擺上時,他們就來了。
主動來幫忙。
這樣的喜喪,逝者雖只有一個兒子,但有三個孫子、兩個孫女,喪事估計會大辦!
大辦,那這事就會多得千頭萬緒,同村的自然都得來幫忙。
這邊女人們?yōu)槟棠滩辽怼Q上都準備好二十多年的壽衣,外頭叫來的同村“材腳師傅”,就是殮葬師,在堂屋里搭好了門板。
搬運遺體是材腳師傅用麻繩提中間,大兒子捧頭,小兒子抬腳。
臉上蓋上黑布,上頭用麻線拴起三枚銅錢壓上,雙手也各握一枚銅錢。
奶奶只有一個兒子,但孫子多,就變成了長孫和小孫子的事,左右沒相偉榮這個排行第二的啥事。
對外,按照風俗,第一件事:派人去奶奶的娘家報信!
奶奶的兄弟們也都過世了,但還有幾個侄子、侄女。
離著十幾里地,不遠不近,這報信人不得是直系血親,但又得沾親帶故。
而且報信人還得好幾個,像母親娘家那邊兄弟那,還有其他不少親屬處,也得派出報信人。
還好,村子里符合條件的人不少,距離報信目的地也不是特別遠,找得到人家。
最先出發(fā)的是去奶奶娘家的報信人,不算太遠,走小路,按照風俗最好不騎車,要走著去。
鞋子要黑色,還得帶上一把黑色雨傘,到了地方,報信人進門時雨傘得倒著夾著進去。
這樣親戚一看,還沒開口,就知道大概是什么事。
小弟去請來的“白房先生”也是同村的,遠房同姓,五十多歲,相偉榮得叫三叔。
這位將是這次喪事的總指揮兼賬房先生,經(jīng)驗豐富。
總指揮剛來,一看到坐在門口邊發(fā)傻的相偉榮,就道:“偉榮,你們?nèi)值苓@給個大體的計劃出來,老大人呢?”
大哥剛才還在,一聽這個,相偉榮道:“問我爸吧,要不問我哥,這事我這當老二的不好多說?!?br/> 農(nóng)村有農(nóng)村的規(guī)矩,有些事輪不到自己發(fā)話,這個和錢多少沒關(guān)系。
“行,我找為堯去?!?br/> 這位就是順口一問,都知道這家人的情況。
一會,老大和弟弟一道來了。
“偉榮,咱們?nèi)值苌塘恳幌隆!贝蟾绲馈?br/> “我聽你的?!?br/> 自個一說,小弟也是同樣意見。
大哥道:“那往大了辦,奶奶這幾年也算享了福,這最后一程也得走得風風光光!”
三兄弟一個意見,老大和父親去說。
這時永強來了,因為人多,略微壓低聲音道:“東西我暫時鎖庫房了。”
他還把相偉榮的一個公文包,還有放衣服的拎包遞了過來,昨天扔車里都沒顧得上拿。
良種場自家地盤,在那沒事。
沒接拎包,就取過公文包,打開,里頭有幾刀“大團結(jié)”。
取出來,又把包交給堂弟。
“都暫時放你家去。還有,你去趟供銷社,我要好煙、好酒。
票不票的別讓他們和我扯,公社里沒有,就從區(qū)里、縣里供銷社調(diào),公社里先有多少拿多少過來。
晚上前,至少三箱鳳凰,要是沒有這么多,其它的至少古松或者金猴,我們家可以付外匯券?!?br/> 只要大辦,那本地風俗,這煙的消耗量驚人,三箱都絕對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