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種場距離上相村自個家也就一里地,近得很,連身體硬朗的裘老爺子都是隨便走走就
家宴擺在大哥相為堯家的堂屋,這雖是平房,但地方夠大。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村中道路走到大門口,一進去,就看到都準備好了。
家人們住在附近辦事就是方便,這桌椅板凳、餐具隨便一湊就成,都不用問別人家去借。
農(nóng)村家宴用大圓桌是七八年以后才開始流行的事,這會敞開的堂屋里三張八仙桌品字形擺開,院子里菜香飄逸。
大哥為堯已經(jīng)將那些個大菜、硬菜都做好,這會在父親的招呼下大家入座,家中的女人們立刻上菜,那個速度就是快。
至于幾個蔬菜、小炒和湯,就不用今兒個的大廚親自出手了,大嫂和弟媳就能做,還做得不錯。
每桌還放了兩包不錯的好煙,客人們說上幾句“實在太客氣了”一類的話,順便贊嘆一下院子里擺放的那些個做好造型的高檔盆景。
苗圃里種的基本是大路貨,這處院子,還有巷子對面小弟家小院里擺放培植的那些個盆景,才是高檔貨。
特別是放在這邊院子內(nèi)的幾盆大型茶梅盆景,等到明、后年,隨隨便便賣掉一盆,就會是幾個令人眼紅的萬元戶!
每株幾千片葉子,到時候慢慢數(shù),反正相偉榮自己是搞不明白到底有多少片,多數(shù)一會腦仁發(fā)疼。
還不用擔心銷路問題,這人一旦發(fā)起瘋來就毫無理智可言,就算私人沒幾個買得起,那些個單位的采購人員,到時候都能把自家的大門門檻給踩平嘍!
......
菜很快擺滿桌,這就開吃。
女人、小孩不上桌,這種宴請,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陋習還有著不可挑戰(zhàn)的頑固性。
一開吃,繼續(xù)稱贊幾句,大哥做菜的這手藝在農(nóng)村廚師中間,妥妥的屬于第一等級!
大塊吃菜,量大得可以,就是這酒都沒喝多少,下午要干活的干活,開車的開車,都不能喝高了。
一頓飯吃了近一個小時,再喝上杯消食的茶水,略做休息,這才返回廿八都村。
堂弟永強暫時在村子里留兩天,相偉榮自個要隨貨車一道返回縣城,這次來回連著3000多公里,明天車子要做保養(yǎng)。
立刻恢復上班出車的節(jié)奏,再過個三五天,車隊又會安排貨車前往京城,那還有兩車家具等著去付錢、運回來。
這兩年自個是沒打算離開單位的,就算錢再多也如此。
至少到80年代中期,有個公家人的身份在比什么都重要,做什么都方便。
記憶里82年剡縣那兩個靠花木賺了上百萬的超級土老板,錢是多,可少了個公家身份,有些時候腰桿子就是直不起來!
如今這環(huán)境,千萬別用幾十年后的眼光去看,不能比。
這會錢太多,自身身份又不夠硬的話,你晚上睡覺都會慌!
當然,這會弄個境外的身份是最好的護身符,但相偉榮沒想過把自己整成個“華僑、同胞”啥的,至少近些年沒這想法。
再說了,堂弟已經(jīng)是個香江同胞,很多事情能讓他去做。
一家人,有“同胞”,公家人,農(nóng)民,這樣的組合辦起事來最方便,因為體質(zhì)卡在那,很多事不能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