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的城鎮(zhèn)中,蘇錦妤所規(guī)劃的幾項,基本得到落實。
吃過早飯后,錦軒跟路哲武去了學堂,她則拿著新買回來的工具,將院子里能種東西的地方開墾出來。
肥料什么的,空間里有,不需要操心,靈泉水澆灌上,都不需要養(yǎng)多久,就可以將種子下種。
晌午,兩個孩子不會回來,他們帶了吃的,等到傍晚回來,蘇錦妤觀察著他們的反應,發(fā)現(xiàn)都挺愉悅的。
少不了還得再問幾句,確定孩子們在學堂一切順利,她這才徹底放心。
功課什么的,對于錦軒跟路哲武來說都很簡單,倒不是之前學過,而是他們本就聰明,加上先生講課確實好。
按照錦軒說的,比之前所在的學堂,要高上不少。
這是好事,畢竟先生講課,也關乎著孩子們對功課的理解,聽得懂先生講的,才更有助于舉一反三。
孩子們的事兒,就算是徹底解決了,幾天后,她在家里將種子都種上,也澆了靈泉水。
搬到這兒的幾天,她對周邊有了更多了解,確實是個不錯的地方。
將宅子租給他們的房主,是個不錯的,期間還來給送過東西。
蘇錦妤試著打聽了一下,這房主沒有地想要賣,但他允諾,會幫蘇錦妤問問他那邊的鄰居。
左鄰右舍的,蘇錦妤見過兩次,但還不熟悉,畢竟才搬過來,需要時間。
再者,眼下也沒什么能拿出來走動的,若是直接拿糖,也太貴重了。
說起糖來,她抽了時間去到街上,直接找了點心鋪子,按照之前的方式,詢問對方是否需要糖。
瞧見她拿出來的糖之后,對方挺詫異的,經(jīng)過蘇錦妤同意后,捏了一小撮,品嘗了味道,還試著泡了水。
不比街上賣的差。
這邊的糖,跟原本小鎮(zhèn)子上的差不多,雖然白但也的確是貴,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點心。
但年節(jié)的時候,少不了會買一點點。
蘇錦妤能提供糖,讓鋪子很心動,于是少買了點,打算做點心試試。
到時候,可以分成兩種,一種賣給尋常人家,另一種則是賣給富戶。
至于價錢,等之后確定。
毫無疑問,降了價的點心賣得很好,味道也不比鎮(zhèn)子上買回來的糖差。
于是,點心鋪子的店主,同蘇錦妤商量起了做生意的事兒。
對方是本地人,蘇錦妤詢問了幾個問題,沒急著將事情定下。
第二天,她在當?shù)卣伊四窘?,拿出圖紙來,讓他們按照圖紙來做。
之后,她又找了之前的掮客,讓他幫自己聯(lián)系愿意賣甘蔗的人,順便,在郊外找個適合做工坊的地方。
若鎮(zhèn)子上有,也是可以的,倒省的她去郊外了。
有掮客在,聯(lián)系這些事情還是很容易的。
蘇錦妤覺得,她寧愿花錢來節(jié)省自己的時間跟花費的功夫,也不愿意親自一趟趟的跑,尤其是這種自己還不是很熟悉的地方。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手里有錢,所以有足夠的底氣,不然的話,就算不熟悉,也只能自己一趟趟的跑。
很快,掮客就幫蘇錦妤聯(lián)系好了,當然,價錢什么的,主要還是得她自己商談,該給掮客的,也還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