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編縣內(nèi),士燮掃了掃前線傳遞回來的消息,然后把戰(zhàn)報放在矮幾上。隨即看向耶律鑄,緩緩說道:“有時候挺羨慕這些蠻人,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br/> “蠻人和越人漢化,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若是他們真心歸順,那么一切都不會發(fā)生。只能說大部分的蠻人和越人,依然不把自己當成‘漢人’。野心份子什么時候都不缺,只可惜他們沒有貫徹他們野心的實力!相對來說,三公子做得很好,默默累積實力,來實現(xiàn)他的野心,屬下覺得,他的野心,似乎不在交趾,也不在交州!”耶律鑄回道。
“到底是年輕氣盛罷了!”士燮沒有直接回答,畢竟耶律鑄也是‘外人’。士徽的野心他似乎隱約察覺到,正因為知道,才覺得很不可思議。
這可不僅僅是有人口和人才,就能實現(xiàn)的野心,一個不好甚至會讓士家滅族。
哪怕是他,經(jīng)過士壹說明了當前局勢之后,他們幾兄弟也只是打算把交州作為籌碼,換取一個足夠強大的靠山,讓家族更進一步就好。以士家的底蘊,很難成為棋手。
“他們贏了!”士燮露出了笑容,“驟然殺出,那些蠻人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最大一股果然是宣光那邊,富壽縣和定化縣并不多,剛好和我們判斷的情況一樣?!?br/> 士燮和耶律鑄,其實在確定要修建縣城的時候,已經(jīng)判斷這些蠻人必然會抗議。不過新的縣城肯定要修,況且士燮也不認為,如今還需要顧慮這些蠻人和越人。
既然已經(jīng)歸化,甚至已經(jīng)落籍,結果一言不合還能夠起兵造反,可見原本的政策不對。既然不對,那么就要進行調(diào)整,士燮的意思,便是徹底漢化。無論是風俗習慣,還是語言文字都要徹底向漢家靠攏。
不過他提出這個觀點后,耶律鑄還沒有說些什么,士徽卻是提出不同的意見。他以為每個種族,都有他們的信仰和習慣。若是強行讓他們改變,那么只會讓反抗無休止的進行下去。既然如此,不妨尊重他們的信仰和習俗。
按照士徽的提議,不妨設置幾個越人或蠻人自治里,扣除不允許駐軍,同時規(guī)定族規(guī)不能夠與《漢律》沖突的情況下,全民會說漢話,會寫漢字的情況下,允許保留一定的生活習俗和族規(guī)。說到底,士徽就是把后世的自治區(qū)的概念搬了出來。
說真的,一開始士燮很懷疑這個概念,不過詢問鄭玄之后,后者覺得可行。士徽在自治區(qū)的概念里面,留了后手,這是鄭玄給士燮指出來的。
所謂的自治區(qū),當然是因為某個地方少數(shù)民族多于漢人,所以為了照顧少數(shù)民族的習慣和信仰,所以才設立這樣的自治區(qū)。反過來,若是族人陸續(xù)學會漢話,以漢人自居。久而久之漢人的比例達到一定程度,自治區(qū)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繼續(xù)存續(xù)下去。
“給他們畫一個大餅,獲得一塊區(qū)域的長治久安,最終大漢的利益并未損失,同時若干年后這里會徹底漢化。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無非如此!”鄭玄頷首解釋道。
自治區(qū)的概念,士燮當然還沒有拿出來,他就是要等野心份子都跳出來。也幾乎可以肯定,這些蠻人肯定是要破壞三縣的建設。目的無非是示威,還有把入侵者趕出‘家園’。
會那么想的人,又豈會認可‘自治區(qū)’的概念,不安定的因素,還是剔除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