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和馬舉率領(lǐng)浮山前所的軍隊前往即墨營上任時,潘學忠也乘風破浪地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寧波府。
家里人見潘學忠平安回返,便都放下心來。潘學忠安排財叔和隨從將貨物小心翼翼搬下船來,一一清點入庫,這才回府去拜見父母。
見到潘學忠拿出來的精美玻璃制品,以及雅致華麗的鏡子時,潘學忠的父母都很是愛不釋手。特別是潘父,他對雕刻有圣人名言的玻璃鎮(zhèn)紙更是贊不絕口,連連大夸新奇!
潘學忠的親媽則對裝了精美木框的鏡子喜歡得不得了,一再叮囑潘學忠別忘了送一面給三娘。
潘學忠為人很是大氣,不但送了那為人仗義的三娘一面鏡子,還給大娘和兩位姨娘也分別送了一面。其它的姐姐妹妹們,也每人得到了一件精美的玻璃制品。
一時間,全潘府上下,人人都在夸贊四房少爺孝順仁義!
潘父是跑海行商了大半生的人,見到潘學忠?guī)Щ氐呢浧泛螅椭蕾u完后能得到暴利。他一改之前對這次生意的不管不理,十分熱心地開始為潘學忠的銷售活動謀劃了起來。
聽潘學忠講述完王瑞所謂的“饑餓銷售”以及召開“展銷會”的商業(yè)手法后,潘父捋著胡須贊道:“人皆言學而知之,為父觀你這義弟仿佛是生而知之!若是走海行商,當不遜于陶朱子貢!”
“父親大人,可是要依三弟的妙計行事?”潘學忠有點急切地問道。
“不!忠兒,你還是急切了些。凡事還得多點思慮!”潘父笑著擺了擺手。
待見到潘學忠紅著臉,表示要虛心受教之后,他又說道:“你這三弟妙計雖好!不過,他卻未知我寧波府的情形。這海商官紳雖然有錢,卻也不是沒有見識。若要讓他們搶購,還需得顯示出你這些貨品的檔次。我大明以讀書人為貴,我們父子何不先開一詩會,讓士子紅牌豪商俱至,一起吟詩品鑒。如此一來,定能聲名遠揚!”
“父親大人果然更有高見!姜還是老的辣呀!孩兒受教了。”潘學忠趕緊奉承道。
他又想起王瑞說過,銷售時還要選著人賣,讓一般的人有錢都買不到。便又建言道:“父親大人!這品鑒之事,可不能人人皆可前來。咱們挑選一些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去送請柬!營造一個一票難求的情形出來?!?br/> “哈哈,我兒聰明,真是心有靈犀,不遜為父當年!”潘父老懷大慰,開心地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個時代的寧波府,尤以海商官紳最為豪富,小小寧波城里便有豪華酒樓青樓十多座,其中尤其以城南的“鎮(zhèn)海樓”和城東的“雅樂居”最為盛名。
鎮(zhèn)海樓以海商巨富去的居多。雅樂居則以官員士紳為主,這幫官員和讀書人頗為清高,對去鎮(zhèn)海樓的人還有一絲輕視:“我輩詩書之家,豈可與海腥銅臭之人為伍!”
商品銷售講究從高往低,在寧波,則無疑以雅樂居為高?!霸姼杵疯b會”便在潘父選定的雅樂居舉行。
這一日,雅樂居外人山人海,摩肩擦背,財叔指揮著幾十名家丁費力地維持著秩序。
只見通往雅樂居的大路中間,鋪著一條長長的紅布地毯。地毯兩邊每隔五步來遠就站有一個潘府家丁護衛(wèi)。他們時時著維持秩序,不讓圍觀的“吃瓜群眾”胡亂擠入中間。
己時方到,就有心急的讀書人和商人跑來看稀奇了。一些人看到場面很是熱鬧,就想進去里面一觀。不過,這些人卻都被家丁攔在了外面,只說是需持請柬方能入內(nèi)。
一干心高氣傲的讀書人以前哪里受過這等輕視,紛紛指著家丁們痛罵不已:“哼!狗眼不識金鑲玉,快快去請你家潘四公子出來!我們可是他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