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淵本以為自己已經起的夠早了,可到了村口的大槐樹處,才發(fā)現(xiàn)自己低估了勞動人民參加鄉(xiāng)兵的熱情。
那里早已經是人山人海,遠遠看過去都是黑壓壓的人頭。
“來的這么早啊。”
楊淵看了看天上的日頭,秋日里太陽起得晚,現(xiàn)在大約也不過五六點左右。
“不算早了,趕到農忙的時候,還要早起一個時辰?!?br/> 楊淵問著旁邊的薛旺,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在哪里。
農業(yè)時代是一個閑的閑死,忙的忙死的時候,平時的工作勞動并不算大,大家可以盡情的享受生活。但是到了播種、秋收這樣要勁的時候,各家人口可能都不夠使,所以就要招募短工。
眼前的這處大槐樹大概就類似最早的勞動市場,準備打短工賺錢的人一般早起三四點就會自帶農具到大槐樹底下等著,到了早起五六點的時候,各家就同短工們商量好了價錢,預備著下地了。
說到底是自己起晚了。
楊淵走到大槐樹前面,發(fā)現(xiàn)等待著自己的驚喜遠不止這些。
在大槐樹前頭的空地上,一丈多長的竹槍整齊的列在地上,最頂頭包著鐵,尖銳的槍尖讓楊淵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竹槍旁邊的地上擺著藤牌、厚厚的藤牌一個個摞在一起,旁邊便擺著連著皮鞘的腰刀。楊淵走過去抓起其中一桿短矛,手指把玩著上面的槍尖。這柄短矛大概不過三尺長,頂端是一節(jié)戴著倒刺的槍刃。
楊淵擺弄了一下,發(fā)覺這短矛并不算長,分量卻是剛剛好,正好適合投擲。
除此之外,還有二十幾桿火繩槍就擺在不遠的地上,槍管上刷著油脂,長長的火繩裹了好幾圈,包在銃身上。
這都是楊世祿提前準備的?楊淵覺得現(xiàn)在就缺幾桿寫著“奉天倡義”或者“替天行道”的大旗,不然就完美了。
一個右眼上蒙著布的中年漢子看見楊淵在那里翻看軍器,便迎了過來。
“茂才公,”這位獨眼龍抱拳作揖:“這些家伙可看得入眼。”
“相當入眼了。”楊淵覺得自己今天要收獲許多驚喜。
楊淵想起老楊頭跟自己提過,這位獨眼龍叫楊國瑞,在族中一向很得人望。特別要自己留心此人,鄉(xiāng)兵一成,這人便有大用
“都是這幾年積攢下來的,”獨眼龍語氣之中帶著惋惜:“也有兩三年不曾動用過了。”
如果只是聽獨眼龍嘴里的話,楊淵甚至會有一種楊家被朝廷招安沒兩年的感覺。
“許久不跟周圍的幾個村干仗了,想當初咱們跟江家、韓家聯(lián)營,與隔壁的城固縣開戰(zhàn),一萬多人分成三處交戰(zhàn),那才叫大場面?!睏顕鸷芡锵У貒@道:“現(xiàn)在的毛娃子們見過什么?!?br/> 宗族械斗。
楊淵終于知道眼前這些玩意是怎么來的了。
其實自己之前也關注到了這方面的內容,但是沒想到居然會到達這樣的程度。
漢中這個地方,在元末的時候人口損失很大,損失原因就不提了。到了明代,迎來了若干移民潮,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到來,都為這里帶來了不同的文化。
漢中盆地四個縣里面,勉縣、南鄭、城固南邊說話那邊都接近四川話,洋縣、城固北邊接近關中話,
這種方言上的變化,就是移民不斷影響帶來的。比如楊家,本來就是延綏邊鎮(zhèn)的軍戶,后來跑到了漢中也不過一百余年。這一百多年里面要在漢中落腳,開枝散葉到現(xiàn)在的程度。
僅僅說靠一個“勤勞肯干”,那是明顯是過度褒獎了。
為了爭地爭水,甚至就是為了一時斗氣,呼朋引伴,抄起家伙來干仗,恐怕才是楊家能在本地落腳的根本。
而自己那位東林出身的祖父,只能說是幫助楊家騰飛的主力,但要說讓楊家這樣一個外人在漢中站穩(wěn)腳跟,靠的恐怕還是眼前這些東西。
“俺那時候三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領著一百來人左右沖殺,把那幫子城固佬打了個屁滾尿流。”獨眼龍指了指自己蒙著布的右眼:“這就是那個時候打瞎的?!?br/> 想不到還是一員猛將,楊淵立即對這位獨眼龍發(fā)自內心的敬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