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頭陀總算是反應過來了,剛才說話確實不經(jīng)大腦了。
直接禪位不就行了嗎?還費那個功夫,立什么太子?
神龍教主當太子合適嗎?
連忙改口:“對對對,是屬下考慮不周,屬下魯莽,還請教主勿怪……”
楊起隆聞言,心中盡管有些不愿意,可是,哪里還敢有爭鋒之心。
江湖實力論,實力不如人,現(xiàn)如今又成了孤家寡人,徒增奈何??!
雖然心中不愿意,但是這個贊成的態(tài)度,還必須得表露出來。
“韋教主英明神武,理當禪位于韋教主,我三郎香會毫無異議!”
韋小翔一想,就這樣上位的話,也不合適。
反清大業(yè)開展的轟轟烈烈,末了,自己搖身一變成了大清的皇帝,這明顯不合適呀!
可若是不這樣搞的話,滿清余孽,雖然眼看著即將就要完蛋了,但是不可否認,滿清老巢的底蘊,還是很深厚的。
不可小瞧??!
左右一權衡,禪位肯定是不合適,那就只能讓他們投降了。
降誰呢?只能降吳應熊。
韋小翔至少名義上還是吳應熊的師傅,吳應熊雖然慫包,但是還算聽話。
既然人家這么聽話,自己的吃相也不能太過于難看了。
再說了,那個九五至尊的位置,韋小翔并不熱衷。
他其實并沒有忘記,他的初衷是來尋人的。
皇帝當不當無所謂?最主要是尋人,人還是要尋的。
于是,便令他們好好準備,三日之后向平西王吳應熊投降。
事到如今,這三人自然全都應允。
對于毛東珠和瘦頭陀的叛教行為,韋小翔也很是寬宏大量。
只說:“之前的過錯,先全都記在賬上,以觀后效。”
這二人,為了戴罪立功,行事更加的雷厲風行了。
耿精忠與尚之信的死,令他們麾下的勢力迅速的土崩瓦解。
王輔臣下手很快,施瑯也不是吃素的,這兩方連消帶打,很快就將耿精忠、尚之信的殘余勢力消化殆盡。
于是,當毛東珠與瘦頭陀以滿清皇太后的名義向平西王吳應熊投降后,天下就已經(jīng)三分了。
接收了滿清殘余勢力,吳應熊的勢力一下子變得最強了。
接下來便是王輔臣,再然后才是臺wan鄭氏。
現(xiàn)任延平王鄭克爽盡管實力最弱,可是他有海峽天塹,想要一口吞下他的勢力,顯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此,韋小翔將接下來的目光就投向了王輔臣。
王輔臣這個人,不可否認,是一員勇將,但這個人的心腸很是善良。
韋小翔從吳三桂的潛意識之中得到的這些訊息,讓他不忍心殺掉王輔臣。
此人出身不高,造就了他謹小慎微的性格,若非風云際會,王輔臣應該是不會反的。
王輔臣本不姓王,乃是明朝一官宦人家仆傭的孩子。
時值天下大亂,當兵吃糧不失為一條出路,于是便效力于總兵姜瓖麾下。
姜瓖手下有個將領叫王進朝,沒有子嗣,見王輔臣長的一表人材,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之姿,便認下王輔臣做了干兒子。王輔臣這才姓了王。
至于他原本姓什么,反倒是無從考證了。
不過,都說王輔臣長的酷似世上流傳的呂布畫像,因此得了個“活呂布”的名號。
明朝滅亡以后,李自成得了勢,王輔臣的頂頭上司姜瓖便歸順了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