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曼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把東西都做好了,還是按照昨天的分量一樣,只做了20斤。
她琢磨著這東西呢,不能做太多,第一,做多了放久以后口感就不好;第二,自己又不差這一點功夫,實在量大的時候再說,再說了人們頭幾天吃新鮮,等時日子長了恐怕是就沒有那么好的生意。
畢竟人們的消費水平有限。
再說今天她還有事,要帶著弟弟妹妹去報道。
先去村里上戶口,再去學校給他們報個名。
不能三個孩子都在家里呆著。
一方面耽誤學習進度,一方面對孩子也不好。
容易養(yǎng)成惰性。
江曼做好東西,就帶著一包沙琪瑪,一包曲奇餅干去了村長家。
村長一看見江曼,立馬想起來這丫頭。
這兩天聽說了,這個丫頭居然在縣城做生意。
看起來,人家早有準備。
沒地也能過日子。
江曼又很懂禮數(shù),還帶著禮物上門,村長自然不會為難。
立刻給他們四個人辦了戶口,姥姥和太姥姥的戶口可落不到這邊來。
戶主就是江曼。
拿到戶口本的那一刻,江曼知道自己算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還特意跟村長問了一下,縣里的學校到底是怎么上。
村長也不藏著掖著,村里的孩子上小學都是最近的縣里的小學,可是中學就要考的上才行。
江曼心里有數(shù),自己的弟弟妹妹基礎還行。
老三江慧和老四江旭還行。
小學校又不要什么考核,只要過去報名就行,交了學費,孩子們也就上學。
可是江言不一樣,這中學要考的上才行。
江言在家里這可是耽誤了好幾個月,就怕他這個程度過去考試過不了關(guān)。
江曼心事重重回家,特意回屋,在自己的商業(yè)街翻找了幾本初中的學習資料,別的不說,黃岡試卷什么的,拿出來,直接扔給江言,讓江言這兩天好好的復習一下。
題做出來,自己擺攤子回來給他看,不懂得要問,江曼負責解答。
江言嘟著嘴。
大姐也真是的,大姐還不如自己呢。
大姐那個初中成績老是墊底,還給自己當老師呢。
噘嘴歸噘嘴,可是也知道大姐是為了他好。
老老實實在那里做題。
連帶著江慧和江旭也在一邊拿著自己以前課本,在那里復習,生怕上學跟不上人家。
江言那個郁悶,本來還以為以自己的程度,做點題還是沒問題的,他那個時候在班里,起碼也算是中等上游,誰知道這份卷子做了半天,十道題里就有八道半,自己不懂。
江言深刻的懷疑是不是自己休息了幾個月,退步這么嚴重。
可是他又覺得氣憤,大姐拿給他的這個卷子也太難。
這哪里是初中生應該做的卷子?
大姐誠心的吧!
江曼今天的生意還是不錯,比起昨天,今天一上午就賣了差不多有一大半,中午早早就回來,江曼還特意買了二斤豬肉,(自家商業(yè)街里拿出來的,某知名品牌冷鮮肉,還有五斤排骨。)
考慮到家里的三個孩子,不!包括她在內(nèi)可是四個孩子。
正在長身體,再加上姥姥,太姥姥身子骨也弱。
必須把身體補上來,身體養(yǎng)好了,才能給姥姥和太姥姥看病。不然的話,就以他們現(xiàn)在的狀況去做手術(shù)也有很大的風險,恢復起來也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