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里楚雙雙并不知道白琴兒和白草兒的對話,自己還沉浸在柳錦衣說自己開鋪子的可行性的思考里。如果要自己開鋪子必須要有鎮(zhèn)店的東西,目前楚雙雙能想到的當之無愧的鎮(zhèn)店之寶就是奶油。
雖然開店少說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情,目前需要老老實實的和九味齋做生意,做做點心贊贊錢,不然那依照自家現(xiàn)在的經濟狀況,連個鋪面都租不起。
雖說如此,但是并不妨礙自己先試做奶油吧?楚雙雙暗暗想到,畢竟穿越之前奶油都是直接買盒裝的,然后回家用電動打蛋器打發(fā),打這種奶油楚雙雙早已經是個中好手了,根據溫度的不同調節(jié)不同的檔位,根據奶油的形狀打不同的時間。可是在這沒有淡奶油也沒有打蛋器的大明朝,要想做出奶油楚雙雙可以預料到其中的困難程度。雖然某種程度上,糖蒸酥酪和奶油有點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酥酪畢竟不是奶油呀!
其實楚雙雙似乎記得,書上說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制作方法。把牛奶靜放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層飄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撈出裝入皮口袋,掛起來反復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漸變成了奶油。但這種方法頗費時間,而且從牛奶中產出的奶油量也很少。不管怎樣,這都是個方法,總比無頭蒼蠅亂轉要好的多了。
其實在明末清初,散文家張岱《陶庵夢憶》里有一篇《乳酪》,也介紹自己享受牛奶制品的心得體會。據《乳酪》所言,張岱府上養(yǎng)有一頭奶牛,每天晚上擠奶,然后把新鮮牛奶盛放在盆內,靜置一夜。第二天早上,“乳花簇起尺許”,盆內牛奶的表面上會出現(xiàn)厚厚一層“乳花”,張岱的習慣是將這一層精華撈出,加工成各種可口奶食。據楚雙雙猜測,這就是最初步的奶油,更具體的說是稀奶油,專業(yè)一點的叫法則為“乳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