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連接地牢的地道顯然是才打不久,泥土的潮氣還沒有完全散發(fā),手接觸到洞壁的地方,還是一片潮濕,有些泥濘的感覺。
雖然這個地道的高度只有半人高,成人需要彎著腰前行,但是設(shè)計的還是非常合理,穿行起來非常自如,只是走的時間長了,會有些勞累而已。
跟著打洞的人走了大概兩三分鐘的路程,其間拐了兩個彎,可見這個地道還是非常復(fù)雜的,我在心中也不禁對打洞之人的水平贊賞有加。這個地道雖然是臨時挖掘,但是在布局方面非常合理,在地道內(nèi)不但可以感受到風(fēng)的流動,甚至還有不知何處傳來的光線,雖然暗淡,但是勉強(qiáng)可以照路,比起黑漆漆的通道,強(qiáng)上了許多。
又走了大概十來米,我們幾人的前面就沒有路了,只有泛著黃色的泥墻。但是從上面?zhèn)鱽淼酿嵲鹿猓鞔_無疑的告訴我們出口就在上面。而先前出現(xiàn)在地道內(nèi)部的暗淡光線,應(yīng)該是借助從這里照射下來的月光和星光,經(jīng)過挖掘地道者合理的拐角設(shè)置,利用鏡面反射的原理引入到地道內(nèi)的。
難點(diǎn)在于泥土表面是毛糙的,和光滑的鏡面完全不同,所以大多時候都是漫反射,想要將這種光線引入到地道的深處,可想而知計算和施工有多么的精細(xì),我不由的更加欽佩前面帶路的打洞者。
我猜想的沒錯,出口果然在我們的頭頂。打洞者帶頭爬了上去,接著又將我和左長青拉了上去。我爬出洞口時,頭頂是繁星璀璨的星空,身邊是清新的自然氣息,不僅撐了一個懶腰,大口的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這才作罷。
“多謝搭救之恩,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我向打洞的人問道,雖然不知道對方是何來意,但畢竟將我和左長青從這個地牢中給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