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畔,停著一輛馬車。
張鴻與方源站在泛紅的洛水河岸,眺望遠(yuǎn)方平原。
“跨過洛水,便到了我大魏境內(nèi)。到時候,我們便不必躲躲藏藏,直接沿官道大路行走,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抵達(dá)國都大梁?!?br/> 方源此時的心情有些復(fù)雜。
洛水以東,原本也是秦國的疆土,只是因?yàn)獒派綉?zhàn)敗,所以才淪入魏趙手中。
雖然他的靈魂并不屬于這片土地,但看到國土淪喪狼煙四起,方源依然忍不住傷感。
張鴻很巧妙的察覺到了方源的心思。
他哈哈一笑:“勝敗乃兵家常事,如今天下大亂諸雄并起。今日你陷五城,明日我下十城,這都是再正常不過了。先生不必為此感到難過。
再者說,也許先生見識到我王的教化后,說不定就幡然醒悟加入我國了呢?到時候,就不是先生的故國戰(zhàn)敗了,而是戰(zhàn)勝了才對。換個角度想想,先生是否覺得念頭通達(dá)?”
這話什么意思?
精神勝利法?
打不過就加入?
方源看著張鴻那副笑吟吟的表情,忍不住搖頭。
果然是縱橫家的修士,就算掩飾的再好,終究還是有露出狐貍尾巴的一天。
哪里有利益,便往哪里去。只要選擇了強(qiáng)者一方,那么就永遠(yuǎn)不會失敗。
蘇荃對縱橫家的評價雖然不能全部相信,但回頭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方源道:“先生看到的,與我看到的,并不是一種東西。”
“喔?”張鴻眉毛一挑,笑著躬身:“請方先生賜教。”
方源指著洛水,河中央,有十幾具隨著波浪起起伏伏的尸體。
從他們身上披著的鎧甲和冠帶來看,應(yīng)該是秦國與魏國戰(zhàn)死的士兵。
不知道怎么,方源忽然想起了伯仁。
伯仁為義而死,尚可以有先賢照拂送入輪回,有他這個朋友幫忙收殮尸體。
這些人因不義而死,又會有誰替他們的靈魂祈禱,替他們收斂殘身呢?
方源有感而發(fā):“我沒有張先生那般高瞻遠(yuǎn)矚、雄才大略。自認(rèn)做不到運(yùn)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先生在洛水之濱,看到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勝負(fù),是五城與十城的得失。
但恕我目光短淺,看不到先生所能觸及的高度。我能看見的,只有洛水中士卒的殘軀,只有遍地腥膻、血流漂杵。
《孟子》有言: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天下發(fā)生這樣的慘事而不能阻止,這都是我們這些人的罪過??!”
張鴻原以為方源是要談?wù)搰抑g的政事,沒想到他突然談起了天下不仁的道理。
一時之間,張鴻顯得有些尷尬。
因?yàn)槲簢詴シデ貒?,是因?yàn)樗裎和鯇?dǎo)致的。
而趙國與魏國的同盟,也是由張鴻一手促成的。
如果說方源自稱有罪,那是他的道德罪惡感太強(qiáng)。
那么張鴻如果自稱有罪的話,那是一點(diǎn)毛病都沒有。哪怕帶到法場立刻行刑,他都不能喊一聲怨字。
張鴻訕笑兩聲:“我與方先生一樣是祈愿和平的,您可不要忘了我來秦國的目的。我不就是為了促成兩國重歸于好才出使秦國的嗎?”
“真的嗎?”方源一點(diǎn)都不掩飾目光中的質(zh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