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千萬人,吾往矣?”
虞節(jié)凝視方源,微微垂首若有所思。
方源道:“真正的君子,能力不一定多強,本領(lǐng)不一定多高。但哪怕面前是高山險壑,他登高望遠的志向也不會動搖。哪怕面對千萬人的阻攔,他也能勇往直前死而不悔。
確定自己擁有改變大勢的能力才選擇出山的,是庸人。明知事不可為,而為之的,才是令天下人敬佩的君子!
這樣的君子,即便死亡,他的精神依然長存,即便失敗,他發(fā)出的火光仍然能讓身處黑暗中的人們看到希望。”
虞節(jié)沉默不語,他只是直視方源的眼睛,希望從方源的目光中看到一絲動搖。
只要有一絲動搖,他便可以將方源的觀點全盤推翻。
然而,事與愿違。
在他的注視下,蔚藍的微光驀然籠罩在方源的體表。
虞節(jié)瞪大了眼睛,就連一直站在馬車旁的張鴻也忍不住驚聲。
“方先生竟然在論道中,悟道突破了!”
在這個世界,諸子百家修士想要突破主要有兩種方式。
大多數(shù)人都是靠著苦讀詩書,循序漸進的吐納天地氣息進行修煉。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極為特殊晉升方式,那就是在論道中證就道心,契合百家思想,以身會法,領(lǐng)悟百家道義。
在過往天地間還不存在百家思想時,諸子百家的開山祖師基本上都是通過這種方法開一派先河。
隨著微光漸濃,一道剛猛如火的聲音在方源耳邊炸響。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聲音極大,但卻又不惹人生厭。
方源一下子就聽出了這嗓音的主人是誰,那日法場之上,這人也曾出現(xiàn)。
暴烈如火,至大至剛。
此乃先圣孟子之音!
隨后,蔚藍微光凝聚在方源的丹田處,與他融為一體。
【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ê迫恢畾?,最宏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yǎng)它而不用邪惡去傷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滿天地之間無所不在)
方源體悟著浩然之氣的作用,發(fā)現(xiàn)這東西好像擁有震懾他人心靈的效果。只要運起浩然之氣,便可以震懾宵小,喚起他人善念。
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兒還是個可以升級的技能。
方源猛地吸了口氣。
這難道就是……
嘴炮plus,春秋戰(zhàn)國限定版?!
我被版本加強了!
按照孟子的原話,浩然之氣以仁義道德來飼養(yǎng)就可以茁壯成長,如果心生邪祟,它就會隨之消亡。
方源回過神來,卻發(fā)現(xiàn)虞節(jié)看得已經(jīng)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虞節(jié)喃喃道:“不止悟道,領(lǐng)悟的還是儒家的浩然之氣。難道他真的沒有騙我?”
張鴻亦是從震驚中恢復,他對方源的欣賞已經(jīng)無以復加。
“天下儒生千萬,能得浩然之氣的又有幾人?”
百家修士領(lǐng)悟的技能與他們對于本家思想的領(lǐng)悟和踐行掛鉤。
以儒家舉例,大部分人無法做到至善至誠,所以能力大多是與禮樂相關(guān),就算有仁義方面的能力,也達不到掌握浩然之氣的程度。
百家圣念各有各的脾氣,要想掌握能力,就必須先過祖師爺那一關(guān)。
而孟子雖是儒家圣賢,但卻與溫和寬厚的孔子不同。
孔子奉行有教無類,對于有心求學者有問必答。
但孟子對此就苛刻許多。
他曾公然喊出:教亦多術(shù)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ń逃姆椒ㄓ泻芏喟?,我不屑給你教導就是對你最大的教導,這就是我的教育之道)
正因為如此,所以儒家弟子掌握孔子能力的多,但領(lǐng)悟孟子能力的少。
連孟子這種耿直到近乎不近人情的圣賢都對方源予以肯定,那虞節(jié)還有什么懷疑方源的理由呢?
虞節(jié)躬身作揖:“今日,是我小人了。我以我的狹隘,去臆斷先生的心胸,這是我的過錯?!?br/> 方源得了新技能心情不錯,也就懶得和他計較了。
“沒事沒事,你有收獲就好。俗話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如果沒有虞先生直指內(nèi)心的發(fā)問,我又怎么能了解到心中懷揣的志向呢?”
虞節(jié)嘴唇微微抖動,似乎還有什么話想說。
但他看見馬車旁的張鴻正一臉含笑的望著他,虞節(jié)剛有點笑容的臉唰的一下又拉了下來。
“今天方先生對我的教誨,我會牢記于心。但您傳授的道理太過高深,我還需要回家細細領(lǐng)悟。等到我想明白了,我會來找先生,給您一個答案?!?br/> 語罷,虞節(jié)身上冒出一股青煙,風兒刮過,頓時不見他的身影。
方源羨慕的看著隨風而去的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