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爺,我梁山好漢便是要殺盡這些貪官污吏,替天行道,為民請命,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難,盡管來找我們梁山,官府不管的事情我們管,要是有什么惡人作惡,我們梁山絕不留情。也請老人家和鄉(xiāng)親們監(jiān)督,如果有梁山之人為非作歹,我晁蓋定不饒他。”晁蓋握著楊大爺的手說道。
“謝謝晁天王啊。”
“您就是上天派來的活菩薩!”
…………
一時間有是一個勁的謝恩,晁蓋命人將救濟的錢糧分派給村里的村民,有是讓鄉(xiāng)親們感動了好一陣,從此只要是看見梁山的人馬都跟自家的親人一般,簞食壺漿,親熱無比。
這一幕不僅僅在東溪村,在梁山周邊的村鎮(zhèn)都是如此,一時間梁山好漢大名傳遍大宋,便是北邊的遼國,金國,西夏也都是有人稱頌,托塔天王晁蓋更是被民間大書特書,不少的百姓都在家供著長生排位當神仙一樣的祭拜,保佑晁蓋長命富貴。
等到梁山周圍各個村子都救濟完了,被大雪壓塌的房子重新蓋好了之后,也就開春了,一冬天下來梁山收納的百姓便有一萬多人,也多虧梁山島上田地廣闊,都安置了下來,開荒種地,打魚撒網。
開春一到這晁蓋倒是成了梁山最忙的一位了,后山鄉(xiāng)親開荒種地,古代農民種地都是看老天爺臉色吃飯,這一年天氣好沒有災害就能多收一點糧食,要是趕上蝗災,旱災,水災那就一顆糧食也收不著了。
宋仁宗時,范仲淹在奏議《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說:“臣知蘇州,田出稅者三萬四千頃,中稔之利,每畝得米二石至三石?!敝祆湓凇蹲嗑然氖乱藸睢分姓f:淳熙時浙東路紹興府六縣“每畝出米二石”。二石也就是一百公斤,這還是好地方好收成。
晁蓋組織鄉(xiāng)民進行精耕細作,深翻土地,將施農家肥,除草,灌水等步驟的要點一一進行解釋,到了秋收之時每畝的產量能達到四石到五石的產量,雖然有的鄉(xiāng)民不相信但是晁蓋在民間的威望也就跟著晁蓋進行翻地,播種。
出了種田,梁山的另一項收入就是漁業(yè),八百里水泊里面的漁業(yè)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魚蝦螃蟹,雞鴨鵝等家禽應有盡有,晁蓋一連建造了養(yǎng)雞場,養(yǎng)鴨場,養(yǎng)鵝場,養(yǎng)豬場,魚塘等等副業(yè)飼養(yǎng)場,組織鄉(xiāng)民,尤其是賦閑在家的婦孺和老人,梁山有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大批的百姓加入梁山不僅梁山的農林牧副漁有了發(fā)展,便是梁山軍馬也有了擴充,晁蓋為了保持正規(guī)軍的戰(zhàn)斗力,另外也是山上頭領太少人手不夠便依舊保持一個馬軍營,兩個步軍營的編制,至于守備軍四個營則是擴充到了每營五百人。
這天晁蓋在田地里回來之后,回到了自己辦公的書房,剛坐下,水泊邊酒店負責打探消息的旱地忽律朱貴便走了進來,朱貴每隔七天都會上山跟晁蓋匯報江湖上大聲的大事小情,這也是晁蓋吩咐的,畢竟情報消息永遠是重中之重,便是在這水泊梁山也要清楚江湖上的動態(tài)。
晁蓋一看朱貴進來,連忙讓他坐下,又命人到了碗茶水,這才問道:“朱貴兄弟,這幾日江湖上又有什么大事?”
朱貴謝過晁蓋,拿起茶碗喝了一口,聽見晁蓋的問話,這才說道:“但是有一件大事,近日江湖上出現一個了不起的英雄喚作花和尚魯智深,與咱們山上鄧大師相仿,臂有千斤之力,豪爽仗義,周人之急,前幾日大鬧五臺山,后來到了東京的大相國寺的一個菜園子做主事,倒拔垂楊柳,為世人所驚嘆,名震一時,這花和尚魯智深又與那東京進軍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結為異性兄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