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由有與無組成的,宇為空間,宙為時間,空間有形,時間無形。
人也是如此;體魄為實(shí),靈魂為虛,體魄有形,靈魂無形;體魄氣通百脈,蘊(yùn)育軀殼;靈魂滋生念頭,滋養(yǎng)精神。
修練識海,就是強(qiáng)壯念頭。
人有萬千念頭,每一個瞬間,識海中就會因人的想法、情緒、記憶、人物、事件、或許某些畫面而產(chǎn)生不同的念頭;如遇危險時,有恐懼之念;遇到喜事,有歡喜之念;遭遇委屈時,有怨恨之念;遇到傷害時,有殺戮報復(fù)之念。。。
佛家修行重念,講究不為己動,不為物動,不為情動,不為事動;一念生,即萬念滅;一念生,即一念終;一念成佛,一念通天;正所謂’萬念不生即心,一念不滅成佛’。
《九陽經(jīng)》是佛家修行之法,以冥想九日而生至陽之意,如融冬雪而滅萬念;共分九層境界,其中第一層境境為:一陽境。
所謂一陽醒心,人無自知,只緣心迷;其中’自知,心迷’,發(fā)人深省。
而后幾層境界便是:
二陽開悟,知本還源,開啟智慧。
三陽見性,無是無非,無善惡念。
四陽開懷,心量廣大,包融萬物。
五陽般若,真性自用,不行小道。
六陽生佛,一念即生,萬念皆一。
七陽皆空,無思無念,無生無滅。
八陽成佛,似真非真,無形無相。
九陽彼岸,超脫眾生,故號波羅蜜境,亦稱之為九陽境。
此時,唐柏正在冥想,冥想自己頭頂之上懸掛著一個巨大的太陽,四周全是燃燒的真炎,真炎似火似光,不斷地涌入他的識海,沖破他識海濃郁的血煞之念,燃燒識海中逐漸壯大的陰煞之念,然后以勢如破竹之勢,涌入了識海深處,統(tǒng)領(lǐng)識海諸多念頭。
恍恍惚惚,唐柏似‘看’自己的識海中,有一顆有如’星球’般的念頭開始發(fā)熱,似亙古以來、在死寂的宇宙中、突然出現(xiàn)了生命的波動,這股波動雖然極其弱小,卻散發(fā)出如帝皇一般的煌煌大氣。
唐柏感覺自己就是這個星球,在接受一股來自宇宙深處的光與熱;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是誰,只覺得自己念頭穿過了遙遠(yuǎn)星空、與熊熊燃燒的太陽形成了一個獨(dú)特的通道,在偷盜太陽炙熱的能量;滾滾的火焰與炙熱的白光,點(diǎn)燃了識海的念頭,念頭像冷寂的星球燃燒起了大火,不斷的發(fā)光發(fā)熱,形成另一個發(fā)光發(fā)熱的太陽。
唐柏的身體自然的擺出一個古怪的姿勢,臉上落出了大歡喜般的笑容,與他得到的那個木雕佛陀一樣的笑容;笑容中有一股看破世情、心自通明的意境;如同一個世外的高人,超脫眾生之外,笑看著人間的喜樂悲歡。
《九陽經(jīng)》的修行之法在唐柏腦海中流淌,他現(xiàn)在修行的是九陽境的第一境,一陽之境。
所謂一陽醒心,其中的’醒’便是了解,了解自己的心。
心為意之始,靈為念之終。
一切意念的起源來自于人的心,意念決定人的行為、語言、性格,從而形成人的靈魂。
人一出生,心本是純凈無瑕的,無善無惡,無美無丑,無我無他;伴隨著人的成長,以及外物的影響,于是會產(chǎn)生歡喜、憂愁、思念、愛慕、殺戮、埋怨、委屈等諸多的情緒,累積于心,如一塊潔凈的水晶、因長年累月的灰塵而失去了它的光澤。
心靈蒙塵,便看不透人間因果,悟不通世上情緣,許許多多的情緒會像一層層的楞鎖,捆綁人心,放之不開,于濁世中沉浮,導(dǎo)致煩惱根深,讓人透不氣來,讓人心生惡念。
心若蒙塵,便如大云覆蓋于日,不得風(fēng)吹,日光不現(xiàn)。
正如俗言古訓(xùn):“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br/>
故人無自知,只因心迷。
所謂醒心,正如拔云見日,開心門而知真如本性;看前事,除執(zhí)心,內(nèi)外通透,通達(dá)無礙,如恍如悟,自在于心。
恍恍惚惚中,唐柏看到心海中有一扇門,半開的門縫中,透落著一股極其熟悉味道,似門后的世界曾在他無數(shù)的夢中出現(xiàn)過;仿佛只要通過這道門,就能到達(dá)他夢寐以求的世界。
他有些猶豫,但有一股莫名有力量牽引著他,慢慢的走向那道門。
離門越近,他的心越忐忑,當(dāng)他打開這道門后,眼前的世界突然一變,他出現(xiàn)在一個小山村里。
此時正是冬季,雪花紛紛,一片素白,仿人間毫無污漬,粉飾世間太平;他成了一個透明的人,出現(xiàn)在一間破爛小屋里。
小屋呈兩扇,中間堂屋掛著一張陳舊的老人遺照。
他看著這張照片,才想起前世的時候,就是這個老人將他養(yǎng)大的,只是在他八歲那年,這個老人生病去世了,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獨(dú)自在世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