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五十六年的這次大朝會,一場大戰(zhàn)震驚天下,天下除了玄極道宮之外,高階高手幾乎大半隕落在圜丘,大周朝廷方面活下來的頂尖高手也是個個重傷。
戰(zhàn)后消息一經(jīng)傳開,天下嘩然,各方無不在議論這場慘烈的大戰(zhàn),明里暗里也都在各自盤算著這次大戰(zhàn)的影響,由于圣武大帝在這次大戰(zhàn)之后再沒有出現(xiàn),各方也在猜測圣武大帝到底是不是還活著。
這些消息逐漸傳到尋常百姓耳中,百姓們都在擔心圣武大帝如果隕落大周朝會不會再次陷入戰(zhàn)亂之中,剛剛平穩(wěn)了幾十年的天下又要烽煙四起。
六月,中州帝京城,遵照圣武大帝口諭,魏無傷聯(lián)合太師孔文遠為九皇子舉辦了登基大典,尊圣武大帝白驚天為高祖圣武大皇帝,尊九皇子為成武帝,“成”讀音通“承”,有繼承、延續(xù)圣武大帝的意思。
文武兩方強力壓下了朝中的種種議論,上有圣武大帝口諭,下有兩位超品大佬鼎力支持,成武帝登基也沒出什么大亂子,朝廷算是正式的穩(wěn)定下來。
隨后魏無傷遵照之前大朝會上圣武大帝的圣旨,派神策軍護送楚王白驚海、齊王白世歆、秦王白世盛、吳王白世耀到自己的封地就國,說是護送,其實就是押送,免得這幾個王爺不服成武帝再發(fā)生變亂。
諸位皇子的名字是圣武大帝白驚天遵照家族的排字,自己出世之后按字往下排,分別是驚世、征夷、安民、立言、炳道等,而成武帝的名諱則是白世望。
楚王白驚海在祭天大典之后再沒有醒過來,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雖然魏無傷和幾個大佬猜測祭天大典的大戰(zhàn)可能與楚王有關,但是那些人死的死,逃的逃,而且楚王昏迷,也沒有什么證據(jù),只得將楚王送回楚國。
而幾乎就在大朝會和祭天大典的當天,北方的蒙厥漢國同時從正北、東北、西北三個方向舉大兵攻打大周冀州、幽州和涼州邊境,魏無傷處理了朝中的事情之后就急急忙忙趕奔北疆坐鎮(zhèn)。
這次蒙厥漢國的攻勢尤為猛烈,幾乎國內(nèi)的精銳兵力全部參戰(zhàn),似乎是要與大周決一死戰(zhàn)這般,一開始甚至攻破了大周幾處關口和要塞,大周軍被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直到魏無傷回到冀州城坐鎮(zhèn),重新部署兵力,戰(zhàn)況才趨于穩(wěn)定。
七月,扶桑國在得知忍王被大周擊殺之后,扶桑國大幕府震怒,親自率領艦船兩千余艘,兵力二十余萬攻打徐州,鎮(zhèn)守徐州的定遠大將軍和徐州大都督應戰(zhàn),兩方在東海殺了個天昏地暗。
八月,西域吐蕃、西夏、月氏等國派兵襲擾大周西面邊境,梁州大都督率州軍與西域開戰(zhàn),鎮(zhèn)守梁州的撫遠大將軍派出一半兵力增援邊境,另一半尊魏無傷令繼續(xù)監(jiān)視玄極道宮。
九月,楚王白驚海因重傷不治在楚國薨,楚王世子白世容悲痛之下認為是圣武大帝重傷了楚王才導致他父王死去,于是他借由荊州鎮(zhèn)遠軍無故侵占了楚國封地,率楚國暗衛(wèi)和積累的十萬私軍偷襲鎮(zhèn)遠軍,鎮(zhèn)遠大將軍被暗衛(wèi)刺殺,鎮(zhèn)遠軍幾乎全滅,荊州幾乎落入楚王世子白世容手中。
此時的大周是三面皆戰(zhàn),成武帝無奈為安撫南方,下旨白世容為楚王,荊州州牧、刺史、大都督可以由其舉薦,朝廷任命,實際上就是承認楚王統(tǒng)領荊州。
十月,成武帝將活下來的大參軍蘇茂華晉為掌軍院大掌軍兼任金吾大將軍,原金吾大將軍程定方改任神行大將軍加掌軍院知院。
由于北疆戰(zhàn)場有魏無傷坐鎮(zhèn),幾個月下來已經(jīng)形成對峙之勢,西部各國又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力量進攻大周,所以成武帝命程定方率軍支援徐州定遠軍。
周五十七年三月,神行軍、定遠軍和徐州軍三方面進攻之下,扶桑國大敗,大幕府率領一萬殘兵逃回扶桑國,同時幾個作為補給的東海島嶼被大周占領。
解決了東邊的大患,神行軍和定遠軍略作休整,于五十七年四月尊成武帝諭旨南下攻打荊州,此時荊州還沒有被楚王白世容完全掌握,楚軍大敗,白世容在軍中自殺,成武帝下旨免楚王封號,將白世容的兩個弟弟押到帝京城軟禁。
神行軍隨即還朝,定遠軍則留在荊州收攏兵馬協(xié)助恢復鎮(zhèn)遠軍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