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李夫人,你也不想你女兒出事吧
“定價多少,關乎你們能賺多少?!?br/>
“你們可以根據(jù)造工、材料、時間等等,去估算最終定價多少?!?br/>
“本官不參與其中,本官只要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利潤即可,剩余的就是諸位要考慮賣給什么樣的群體,他們能不能買得起?!?br/>
方源緩緩道。
他不想過分參與市場的經濟。
市場應該是自由的,這樣才能更加有活力。
“方刺史要多少利潤?”
外來世家和本土世家相視一眼,沉聲道。
方源要走的一部分也非常很重要,關乎他們還剩下多少錢。
如果要太狠,那他們就會慎重選擇,不會白白替方源干活。
“放心,本官只要一成利潤?!?br/>
方源看出他們想法,淡然道。
一成利潤看似很低,但是實際上方源還是大賺。
比如水泥廠、燒磚廠、鋼鐵廠,造房子必備物質都掌握在方源手中。
他們想要建設小區(qū),就必須從自己手里買來這些原料。
“那我們自行商議定價問題?!?br/>
柳永壽和葉承敏等人又相視一眼,點點頭道。
一成利潤,還在接受范圍,算是開價最低了。
“那就行,那本官與你們閑聊一下?!?br/>
“比如定價的問題,在此之前,你們將廣告打得響亮一些,將小區(qū)房夸上天,到時候賣的假期那就能夠貴一些。”
方源緩緩道。
開始教他們一些正常買賣討論。
“方刺史睿智!”
眾人像是一眼,奉承道。
這些討論他們又怎么會不知道呢?
“還可以考慮讓他們分期付款!”
“比如一套房子總價是十貫,他們先付三貫,剩下的七貫分多年還,并算上利息。”
“這個分期付如果你們不敢承擔風險,打廣告的時候告訴他們,錢莊可以為他們承擔風險,錢莊可以借錢給他們?!?br/>
方源繼續(xù)道。
錢莊的出現(xiàn)也是為小區(qū)建設鋪路的。
買房的人中估計有不少是錢不夠又想買的,那么錢莊就是好東西了。
只要他們是遼州人,又或者他們有關系和擔保在遼州,那么錢莊就不擔心他們沒有錢還。
自然,房子的錢不可能和后世那么高,錢莊借款也不可能借那么長的年限,三五年最好,最長不超過十年。
“分期付款?”
眾人一愣,隨即眼神一亮。
聽方源這么說,這個分期付款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他們剛才還擔心房子的價格會定太高,以至于一般人會覺得高而不買。
但有這個分期付款,又有錢莊作為擔保,那再加上他們的影響力進行宣傳,小區(qū)將大賺特賺!
“不錯!”
“其中原理,就在于大額轉為多個小額和利息,分時間段還錢,并且有錢莊為你們擔保。”
方源點點頭道。
這一刻,他感覺自己有點像是商業(yè)教父一樣。
在大唐開創(chuàng)新的買賣方式,這感覺也挺爽的。
“方刺史睿智!”
眾人再次奉承道。
與前一次不同,這一次是真的發(fā)自內心。
隨后,眾人進行細節(jié)商議,區(qū)域劃分,價格定位,材料價格等等的討論。
最后,方源不再參與,隨他們在會議室自由討論,他去辦公。
接下來幾天,城中世家都在考察小區(qū)建設的問題。
這一日,張三送來一份吏部文書。
“州尊,朝廷要給我們這里塞一個司馬?!?br/>
張三神色有點不自在。
刺史府除了刺史,長史和司馬最大。
相對而言,長史的作用要比司馬的大一點點。
但突然多一個司馬過來,無疑就是分了一部分權力離開。
本來刺史府中方源為老大,比較少管事,幾乎都是張三代理著。
現(xiàn)在來了一個司馬,就是分走張三的一半權力,這讓他打心底不舒服。
“楊思訥......這人有什么來路?”
方源看著吏部文書,眉頭微皺道。
“觀國公楊恭仁的小兒子?!?br/>
張三神色略顯苦澀道。
來頭太大,他想排擠離開也不可能。
“楊恭仁的小兒子?!”
“楊恭仁現(xiàn)在是不是在官居雍州牧?”
方源有些驚訝。
同時想到在朗州的楊師道。
楊恭仁是楊師道的親哥哥。
這兩人一個插手朗州武陵縣的縣令,一個插手自己遼州的司馬,手都伸得怎么長的嗎?
“是的?!?br/>
張三心中嘆息,臉上涌出無力感。
帝都長安城位于京兆府,京兆府位于雍州。
因為帝都的特殊性,雍州沒有刺史,最大的官是雍州牧。
如此天大的來歷,他拿什么排擠楊思訥?
“一周內上任......讓司戶負責此事?!?br/>
方源再看一眼吏部文書,微微點頭道。
這是三天前從長安城吏部送來的文書。
故而距離楊思訥上任之日已經過去三天。
正常來說,是這兩三天就會到來上任的。
“是?!?br/>
張三張張嘴,最后什么都沒有說離開。
吏部下達的文書,就算是他不爽,他跟方源說也沒有用。
方源看著張三離開的背影,輕輕搖頭,他又怎么可能沒看出張三的不爽呢?
但刺史府本來就是有長史和司馬的,朝廷吏部調任司馬過來是合情合理的,有意見也沒用。
而且方源也早就想要有個司馬幫忙辦事,但身邊沒有人手沒辦法,朝廷既然調任過來也好,只要聽話就行。
至于不聽話,那身為刺史的自己,碾壓一個司馬還不容易?
很快,刺史府一直空著的司戶一職就要有人上任一事開始傳開。
夜,遼山縣府后院,縣令蘇琛的書房,蘇琛秉燭執(zhí)筆,雙眼看著案桌的白紙。
用白紙寫信,要么是給最尊敬的長輩寫信,要么是給地位很高的人寫信,要不然都用黃紙。
【臣蘇琛,拜見太子殿下!】
【近日,遼州大力發(fā)展,引進十個外來世家,趕走喜聞裴氏在遼州的分支,欲建不知何物的小區(qū)房......】
【......】
【今日,臣聽聞遼州司馬一職已經由觀國公楊恭仁的小兒子楊思訥就任,請殿下莫要生氣,三殿下血統(tǒng)不正,終不是您對手!】
【貞觀三年二月十七!】
就這樣,一夜過去,次日早上一封信快馬趕向長安城,與正前往遼州城就任刺史府司馬的楊思訥擦肩而過。
中午時分。
守門州吏稟報,楊思訥到任。
片刻后,守門州吏將人帶進次是否。
“下官楊思訥,拜見刺史大人!”
一個有小肚腩的帥氣中年人出現(xiàn)。
雙手還捧著東西,那是他的調任證明。
“楊司戶,歡迎到任遼州司馬。”
方源接過證明,微笑著歡迎。
隨即讓州吏將旁邊房間的張三等人叫出。
片刻后,張三和七曹參軍以及其他經學博士等等出來。
“張三,帶楊司馬熟悉刺史府,與諸位同僚相互熟悉熟悉。”
方源微笑道。
楊思訥只是一個司馬而已,還用不著他親自來招待。
“是!”
張三應是。
邀請楊思訥向旁邊的辦公出走去。
“謝州尊!”
“謝張長史!”
楊思訥恭敬向方源行禮。
然后跟著張三走到一邊去。
“楊司馬,這是司戶柳文石,司功汪溫書......”
張三邊走邊介紹著。
最終,一同走進旁邊的辦公房。
沒多時,有州吏出門,將楊思訥的東西帶進來。
初來遼州城的,一般都是居住后院,如果想住外面的,得自己出錢去買。
這一日,因為刺史府司馬的到來,張三等人下午都休息半天,給楊思訥洗塵接風。
方源沒有到場,但報銷他們在白虎會所的開支。
下午申時,還沒到下班的時間。
但方源見張三等人早就走了,也準備偷懶。
不過才剛喝口茶準備離開,杜妙顏就來了。
“方源,你有收到杜荷他們的信嗎?”
杜妙顏一見到方源就問道。
她神色看似平靜,但眉宇間帶著擔憂。
“沒有,怎么了?”
方源招呼她坐下慢慢說。
“他沒給我回信,但差人給我?guī)Я丝谛??!?br/>
“說是修整黃河堤壩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秘密,有人想要私吞朝廷的撥款,并想要破壞黃河堤壩以禍害數(shù)州百姓......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的?”
杜妙顏坐下,看著方源說道。
她收到杜荷的口信之后,擔心杜荷有什么閃失。
緊張地與方源說的時候,卻見方源神色平靜,頓時覺得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