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樓頂為雙斜面,用編成的草排覆蓋。
竹樓上有走廊、晾臺,晾臺上正曬著新采的蘑菇,旁邊還有一老一少正在納涼。
室內(nèi)則用籬笆分隔出內(nèi)室和外室。
內(nèi)室也就是臥室,面積較小,宋康寧記得書中描述傣族竹樓里的臥室是不允許外人進入的。
外室比較寬敞,靠里部分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這戶人家的堂屋正坐著三名男子,正在飲茶。
靠外部分設有火塘,是取暖和做飯的地方。
宋康寧絲毫不會小瞧這種看著有些原始簡陋的建筑,它的好處很多。
房屋架空,人住在樓上,能躲避地上炎炎的暑熱和一年四季都存在的潮氣,防止蟲豸侵害;
梁柱里外穿插連接,渾然一體、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憂;
樓下只有幾根柱子,若遇到江水泛濫,不太嚴重的情況下,可保竹樓無恙!
宋康寧再度“看”了幾眼這座竹樓上的五個人,堂屋中的三個人比較安靜,喝著茶間或聊幾句。
而晾臺上看似有些像祖孫的兩個人,正在用極低的聲音說著話。
宋康寧只聽了幾句他們之間的談話,就敗退了。
沒有辦法,誰讓她聽不懂傣語呢。
于是,精神力離開這座竹樓,向村寨中心探去。
一路上,椰子、香蕉、竹林遍布,郁郁蔥蔥,與凰城迥然不同的亞熱帶風光讓宋康寧著實過了一把眼癮!
剛到接近村寨中心的地方,宋康寧的精神力就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