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大的開江魚,從哪里來的?”李忠信的太姥何淑清正在掃院子,忽然看見到李忠信那么大的小人,居然拎著一條快趕上他高的活魚,臉色古怪地問了起來。
四月份的時候,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個時候每天幾乎都是白菜燉土豆,要不是就是燉蘿卜、酸菜湯,冷不丁看到李忠信拿回來一條大魚,何淑清感覺到相當(dāng)驚訝。
“這個是我三舅從江里面打上來,讓我拿回來孝敬您二老的。”李忠信的肩膀蹭了蹭何淑清的肩膀,表情有些夸張地說道:“我三舅王波現(xiàn)在可厲害了,能在江里面弄到大魚,過幾天還有魚要給您送過來。以后我們每天都吃開江魚?!?br/> 李忠信把三舅王波抬了出來,并沒有說是他領(lǐng)著王波在江中打的。
現(xiàn)在他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xué)生,做事情的時候要低調(diào),這種祥和寧靜的生活不想輕易被打破。
一個小學(xué)生被神化地放到臺前,絕對不如藏在幕后指點江山,最近一段時間,李忠信心中隱隱地有了幾個想法。
“雅清啊!你和尚勇兩個人快出來看,小波給家里拿了一條大活魚。”何淑清聽完李忠信的話以后,立刻向屋里興奮地喊了起來。
看到李尚勇、王雅清和老伴從屋子里面走出來,她更是高興地說道:“尚勇,一會兒你就把魚收拾出來,借王波那小子的光,咱們今天也開開葷,吃開江魚?!?br/> 相比于何淑清的興奮,王秀太面色如常。他沒有言語,而是隨手接下李忠信拿著的魚并拎了拎。
他微微沉吟了一下沉聲說道:“尚勇,一會兒你切一半給隔壁老王家送過去,平日里人家有好東西沒少給我們家,這個魚這么大,我們兩家一起吃。”
八十年代的時候,鄰里之間的關(guān)系都特別好,鄰居就好像是一家人一樣,誰家要是有個大事小情,只要是知會一聲,都會幫忙,要是是有啥好東西的話,都會互相給予對方。
“好嘞。一會兒我弄完就送過去。”李尚勇答應(yīng)了一聲以后開始收拾魚,對于爺爺讓送魚的事情沒有任何抵觸。
李忠信也知道,旁邊的王姥和王姥爺兩個人對他們家很關(guān)照,昨天還給他們家里拿來了四個咸鴨蛋。
李忠信從小就懂得忠、義、禮、智、信,而且他的名字就是忠信,按照家里人的說法,那就是讓他到什么時候都要記得忠于國家,忠于人民,誠信做人,誠信做事。
禮尚往來很正常,再說了,今后打魚的事情走上正軌,想吃魚那還不輕松加愉快。
放學(xué)回來,李忠信很快便把作業(yè)完成,然后就好像是小大人一般聽起了收音機(jī)。
這個時候,每天的下午三點四十分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兒童時間,小孩子都喜歡這個時間聽廣播,達(dá)滴達(dá),達(dá)滴達(dá),小喇叭廣播現(xiàn)在開始……
可是,李忠信卻直接忽略小喇叭這個節(jié)目,聽起了其他調(diào)頻的節(jié)目。
這個時代想要知道國家的政策,想要聽到新鮮事情,只能依靠收音機(jī)這個東西。
李忠信對于八二年的政策并不太了解,畢竟后世的他在這個歲數(shù)根本就沒有關(guān)心過那個時候的政策,除了八三年嚴(yán)打他知道之外,其他的真就需要從廣播里面聽。
最近幾天的時間里,李忠信在廣播中聽到了幾個他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
一是鄧公在會見英國首相希思的時候,確定了香港的主權(quán),提出了建立特別行政區(qū)的概念,香港到了回歸期限的時候,香港還會保持***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