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的解說已經感覺自己快是個廢物了。
其實就只是很簡單的打架,雙方就如同回合制般的打完了一波團,但僅僅是憑直覺就告訴他們這一波并沒有那么簡單。
好在官方看到情況不對,緊急的拉上了蘇小妍進行解說。
為什么不是若風?
總決賽,人多,情商,勿問。
官方也不是傻子,就若風這低情商的上去說錯幾句話,他們可就全完了,更何況。
妹子解說,她不香嗎?
緊急救場的蘇小妍也是立即開始了自己的分析,作為一個有準備的高材生,將雙方從二級開始到團戰(zhàn)結束的博弈完整的分析復述了一遍。
然后。。
直接把觀看比賽的觀眾給整懵逼了。
“???”
“我怎么感覺英雄聯盟是一款智力游戲”
“這就是強者的世界嗎?”
“給大佬們跪了”
s5是一個很關鍵的轉型期,s5之前的比賽大家都還是相當于剛接觸游戲不久,當時的比賽也是很簡單的個人實力的操作比拼。
縱觀s3到s5的職業(yè)比賽,你會發(fā)現選手上場的英雄開始慢慢從團戰(zhàn)型英雄到個人操作型英雄在轉換,一款mod類游戲想要火起來,就必須讓自己的比賽更加具有觀賞性,這是當時拳頭的運營策略,也是玩家們眼中的常態(tài)。
但是
自s4三星奪冠后,運營這一思路開始出現,就在接下來的6年中徹底貫穿于英雄聯盟生涯。
從s4的四一分推,到s5的換線搶塔,英雄聯盟其實在努力讓自己從個人英雄主義展現的同時,也在追求團隊精神。
對,一款要盈利的游戲跟你開始講團隊精神。
具體例子是什么呢?
s5之前哪怕你隊友狂送,前期被暴打,只要你玩的是個后期,只要你起來了,你就可以1打5拯救世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玩家肯定都有一局這樣的記憶。
但是到了后世的s9,但凡你有一個隊友水平跟不上平均值,獲勝的幾率都會跌落谷底。
這就是他們的運營策略,這也是他們的成功學,mod類游戲本質上講究的就是有一個團隊性不是嗎。
大部分隊伍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他們前期無敵,但是過了20分鐘就開始迷失自我。
但是少部分的隊伍卻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點,例如現在的edg以及skt。
edg從誕生到羅飛的記憶結束,給別人的感覺從始至終更像一個團隊。
沒有個人實力特別明顯的明星選手,也沒有拉低隊伍水平的隊員,他們的團戰(zhàn)總是賞心悅目,他們的決策總是令行禁止
除了開團。
這也是當初羅飛選擇加入edg的原因,他的上限足夠高,但是如果隊伍下限太低,團隊默契不夠,他拿頭去跟skt打。
無數的思緒在羅飛的腦海中閃過,得益于團戰(zhàn)的撿漏,他得以在這次的回家中夠錢補多一件小木錘。
團隊指揮是廠長,非特殊時期他不會插手,但并不妨礙他根據他的思路來分析局勢
此時的edg是劣勢的
盡管雙方是一種4換4的模式。
拋開他跟marin不談,faker的瑞茲拿了兩個人頭,deft的金克絲也拿了兩個。但是金克絲的發(fā)育期太過漫長,這兩個人頭還不足以讓他度過發(fā)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