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雨在沒有孩子之前從來不干家務活,有了孩子后,自己沒有奶水,總覺得虧欠孩子的,所以孩子到了吃輔食的時候就開始惡補烹飪,一個母親為了孩子總是能激發(fā)出無限潛能,她的廚藝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日漸完美了。用段媽媽的話說就是:狗大自咬,女大自巧。
段小雨在沒有結婚前從來不會操心家里的事情,家里也沒有什么事情可操心的。她從小連拌面都不老練,一家一起吃面條的時候,段小雨總是等哥哥嬴小陽拌好面,然后從哥哥的碗里撥出來。吃完飯不是媽媽洗碗就是哥哥洗碗,段小雨很少洗碗。用段小雨的話說,她的手要是伸到那油乎乎的洗碗水里,她的心好像都被那油膩給糊住了一般。
但這種狀態(tài)從什么時候發(fā)生改變段小雨也說不清。應該是打段小雨從外地回到吉安市到事業(yè)單位上班后發(fā)生的變化吧。段小雨上班相對比較輕松,哥哥嬴小陽因為單位的性質(zhì),上班非常嚴格,有時候甚至上班時間不能隨便接電話,除非非常緊要的事情,可以打座機。爸爸媽媽有事情找段小雨更方便一些,再者因為段小雨單位性質(zhì),認識的人比較多,能解決的事情也比較多,久而久之爸爸媽媽凡事都會先給段小雨打電話。
在高興四歲那年,段小雨一下子有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感覺,那年媽媽左側(cè)身體麻木,經(jīng)住院檢查,是腦中風,好在不是很嚴重,開了大唐奧通吃了半年時間,左側(cè)麻木癥狀就消失了。那時候段小雨自己對這個病了解也不多,沒有引起段小雨足夠的重視,段媽媽也沒有重視。在高興五歲那年,媽媽的病又犯了,住進醫(yī)院后,醫(yī)生警告,如果下次再犯的話,老太太就該坐輪椅了。那年段媽媽才57歲,段小雨嚇壞了,對腦中風腦梗塞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知道了日常必須注意什么,從那時開始,段小雨就無微不至的關注著媽媽的病情,監(jiān)督媽媽的日常起居,盡最大可能保全媽媽的身體健康。
在段小雨搬家去城南時,哥哥嬴小陽對妹妹段小雨說:“你走了,爸爸媽媽誰照顧呀。”
段小雨聽完哥哥嬴小陽的話愣了一下,總覺得這句話那里不妥,也沒有細想,笑著說:“還在一個城市,怕啥!”
段小雨去城南的第二年,爸爸也退休了。爸爸媽媽在城西買了兩室一廳的房子,爸爸媽媽因為是老師的緣故享受了五個點的折扣,段小雨找了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又給爸爸媽媽便宜了三個點。這套房子距離醫(yī)院僅僅只有不到十分鐘的路程。段小雨把自己在城西的房子賣掉了,主要是那套房子在五樓,沒有電梯,爸爸媽媽年齡慢慢大了,爬樓不方便。段小雨家的祖宅從此就空在那里了。
每年段小雨會安排媽媽住兩次醫(yī)院,秋冬季節(jié)轉(zhuǎn)換之際和春夏季節(jié)轉(zhuǎn)換之際,目的全面監(jiān)測病情發(fā)展情況和有針對性的治療。段小雨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小文在這個醫(yī)院后勤上,每一次媽媽住院小文都鼎力相助,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段小雨和媽媽的主治醫(yī)生一來二去也成了朋友,日常在家媽媽有什么不舒服段小雨電話咨詢就解決問題了。媽媽每一次住院段小雨都是和爸爸換著照顧,段小雨是晚上,爸爸是白天。段小雨也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次段小雨安排媽媽住院,坐在病床前收拾東西,媽媽對她說:“不要給你哥哥說我住院了,他忙?!倍涡∮赀@才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回頭跟媽媽開玩笑說:“我也很忙哦。媽媽是兩個人的媽媽,住院不給兒子說這樣不好吧?!?br/> 大多數(shù)媽媽住院,哥哥嫂子會抽空來看看,媽媽總是趕哥哥走,就像哥哥是親戚一般。
每一年段小雨過生日,她都會回家陪爸爸媽媽呆一天,給爸爸媽媽送去一束康乃馨,帶爸爸媽媽出去搓一頓,感謝爸爸媽媽給自己生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段小雨覺得心里很平靜踏實,爸爸也經(jīng)常開導段小雨凡事看輕一些,工作上權利越大責任越大,平平安安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最好的。段小雨還和爸爸開玩笑,說他當年錯過了區(qū)長的職位,爸爸笑著說:“我從小受窮了,經(jīng)受不了糖衣炮彈的誘惑,會犯錯誤的,如果當了區(qū)長,說不定現(xiàn)在就在監(jiān)獄了。”段小雨也跟著笑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