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
鏘!鏘!
張山拿著一個黑色的陶碗敲了敲,這陶碗發(fā)出清脆的聲音,質量比以前的陶器要好不少。
接下來,他又從窯洞里翻出兩個圓形的陶餅。
這兩個陶餅的兩面劃分了好幾等份。
他拿著這兩個直徑達四十厘米的的燒硬的陶餅,認真地觀察了一會,便滿意地點了點頭。
除了這兩個陶餅外,還有幾把陶尺,比如直尺、三角尺、圓規(guī)等,都是帶刻度的,此外還幾個正方形的帶刻度的陶杯。
張山將這些量具和兩個陶餅帶回家中。
剛燒制出來的度量衡量具的表面有黑灰,張山便將它們清洗干凈。
不一會兒,他取來一卷繩子,這卷繩子上面有刻度,在春天的時候張山就是利用這繩子去丈量部落的田地、將田地劃分為一格格。
“人走一步大約是七十五厘米?!睆埳侥弥@跟繩子看著,在思索著部落今后的度量衡。
這根繩子是他自己走四十步測出來的,一共三十米,一畝地是邊長25米的正方形。
在前些日,在制陶的時候,他便將這根繩子進行對劃分,一點點地計算出分米、厘米,制得直尺和量角器。
而那些正方形陶杯的邊長是十厘米。
張山拿著一跟樹枝,在地上寫畫,計算一下自己制的這些度量衡工具是否合適,因為這個度量衡非常重要,它決定部落今后的發(fā)展,所以是比較的重要。
“一噸水等于一千千克,一千千克等于一千升,一升等于一千克。”
“這個陶杯邊長為十厘米,容積為一立方分米,剛好等于一升,裝的水是兩斤(一千克)?!?br/>
“嗯,沒算錯,應該是這樣了?!?br/>
張山計算完之后,就滿意地點了點頭。
隨即,他便取來一塊羊皮,用一根木條放火里烤成炭,用炭火在這塊羊皮上烤出痕跡。
羊皮并不是紙張,在沒有墨水的情況下,只能用炭灰炙烤羊皮,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記,以此記錄資料。
張山在這塊羊皮上記錄了長度、容積、重量等單位,以及換算,他要把這些知識記下來保存,讓這份羊皮資料成為部落今后的發(fā)展根基。
記錄完這些長度和容積的資料后,他又取來一根木棍和三條繩子。
他將繩子和木掛在門口處,在木棍的兩端分別綁上一個陶量杯(容積為一升),使兩個陶量杯保持平衡。
接下來,張山在取來一塊巖石,這種巖石的質地比較脆,很容易磨制和磕掉石料。
他以量杯里的一千克水為標準,將這塊巖石一點點的打磨,使這塊巖石的重量與裝水量杯平衡,得到一塊一千克的石料。
“不錯,這樣重量單位就確定下來了,將來再用石頭造一些砝碼和秤砣,重量單位就能在部落里應用起來?!睆埳介_口道。
說罷,他又看了看旁邊的陶尺、量杯等量具。
度量衡是科學的根本,有了度量衡,部落的科技才會發(fā)展得快,現(xiàn)在部落比較的落后,所以人們應用度量衡的領域不多,不過張山覺得今年秋收后,把糧食收獲上來,就能統(tǒng)計糧食的總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