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凡這個價格并不是標新立異,張小凡始終相信一個企業(yè),想要獲得快速的發(fā)展,第一,必須要有足夠的利潤,第二,必須要有足夠大量的訂單,第三,一定要形成口碑效應。
留給張小凡的時間并不是很多,張小凡的原始積累,其實相當的少,要想在國內這個舞臺上,打出自己的名氣,光憑這一點點資本是完全不夠。
所以張小凡,他決定不走低價傾銷路線,而是打算向高精尖靠攏,自己有30年的知識與經驗,很容易走在別人前頭,做出超出時代一點點產品,然后賣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價格。
這就是張小凡報出28這個價格的原因。
聽到他們各自報出的價格,張小凡并沒有后悔自己報出這么高的價,雖然他猜測而且這次可能比較懸,但是自己制定的策略,一定要毫不保留的執(zhí)行下去。
不過張小凡還是抱了很大的希望,希望就在李飛云身上,從張小凡的了解,李飛云這個人應該更注重的是品質,價格也許會成為他考慮的對象,但絕不是主要對象。
接下來李飛云又報出兩個價格,無一例外,都是低于市場價格。
這就是國內的現(xiàn)實,質量如何先不說,我要爭取這個單,幾乎所有供應商第一想到的,絕對就是降低價格,而不是從更高更好的質量出發(fā)。
這樣的情況并不單單只是企業(yè),甚至個人在這個上面表現(xiàn)更佳的強烈。
這就導致一個現(xiàn)象,國內同一廠家出來的產品,一級品從來都是銷往國外的,二級品才會被銷售在國內,雖然很多人吐槽這個現(xiàn)象,但是依然無法改變。
李春華輕蔑的看著張小凡,雖然張小凡的技術應該算不錯,但是相比于觀瀾涂料這么多技術員的結合,你張小凡的產品不可能超過觀瀾集團的產品。
但是你居然報出這么高的價格,怎么感覺有點失心瘋,幸虧集團上次叫他開除了,否則這樣的人只會給公司添亂。
這次張小凡去了新公司,李春華已經在給這家新公司默哀了,超出市場價格10%,估計也只有張小凡這樣的人才能想得出來。
不只是李春華,就連其他人心里已經將張小凡排除在外,這么高的價格,只要李飛云不是神經病,一般都不會采用。
在這些人的心里,想的就是大家產品應該都差不太多,可能會有幾個稍微超出那么一點點,但是價格面前,這些都是小問題。
其實張小凡也有些忐忑,不緊張是假的,在李飛云沒有報出結果之前,一切都是虛的。
李飛云這個單子是相當的大,不過張小凡能拿下這個單子,那么一個月的凈利潤絕對超過15萬,這是任何一家中小企業(yè)都不愿放過的利潤,而且,這會有一個廣告效應。
依照李飛云這樣苛刻的要求,在行業(yè)內絕對是知名的,只要李飛云在同行面前幫張小凡說一句好話,那么張小凡的產量就會迅速上揚。
不說多了,李飛云這樣的企業(yè),只要做到五六個,我滴個老天,一個月光光純利潤就有六七十萬。
最主要的是,李飛云的同行用的產品都是一模一樣,可以用一臺機器,日夜不停的運轉,這對于生產成本來說,會降低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