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年,村里又有了好消息,他們整個省的范圍都可以分田到戶了!
這個和陶睿在現(xiàn)實世界的記憶不同,但分田到戶當(dāng)然是越早越好,以后所有政策都會慢慢放開,做什么都自由很多。起碼像什么調(diào)查他享樂主義思想不正確這種事是不會再發(fā)生了。
村里人個個都喜氣洋洋,比過年還高興,每天東家串西家串的都在議論這件事。陶國棟和吳秀芬也在家里商量,猜測分田地的時候會咋樣分。
陶睿之前為了口腹之欲研究養(yǎng)兔子,后來又鉆研廚藝,賺錢蓋房子?,F(xiàn)在他算是各方面都滿足了,在這個年代暫時也過不上更好的生活了,便也想在學(xué)習(xí)《美食全科》的同時,為社會做點有用的事。
那和《美食全科》關(guān)聯(lián)最大的當(dāng)然就是農(nóng)作物增產(chǎn)了。
全國都糧食緊缺,多少人吃不飽飯,在這樣的情況下,農(nóng)作物增產(chǎn)絕對是對全國有利的事,而且又符合陶睿這一世的目標(biāo)。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爸媽說了。
二老愣過之后就是哭笑不得,陶國棟笑道:“你小子瞎琢磨啥呢?養(yǎng)兔子養(yǎng)好了,不見得種地也行。想想你以前種地的時候,那地里頭種的啥還認不全呢?!?br/>
陶睿耍賴道:“那不還有你倆呢嗎?我是不懂,但你倆是種地的行家啊,我有啥不明白的請教請教兩位行家,還怕弄不明白?爸媽,不瞞你們說,我早就對地里那些東西感興趣了,就是以前集體上工,我要是干慢點、干不好了,別人不樂意。這回咱家有自己的地了,我就想琢磨琢磨?!?br/>
“那不還有自留地呢嗎?你別打家里地的主意了,咱得種糧食吃啊,你瞎弄收成不好,咱吃啥?自留地也不小,咱們?nèi)齻€人分了地,自留地聽說是按比例的,我種點菜,剩下的都夠你禍禍了?!?br/>
陶睿有些無奈,不過這也正常,他一個五谷不分從來不下地的人,二老哪放心讓他碰那些地。他掙再多錢,在這個年代的人眼里,還是自己種出來糧食靠譜,肯定餓不死。
于是陶睿退而求其次地說:“這樣吧,咱做個打算,跟大隊長商量把咱家的地分在最邊上。這樣我要是在自留地里頭研究明白了,就可以種在咱自家的地里了。在最邊上呢,我鼓搗啥也不影響別人,不顯得奇怪,這總行吧?”
他拿出原主那股勁兒來,說道:“爸媽你們快答應(yīng)我吧,你們倆不信我???我運氣好著呢,再說我想琢磨啥琢磨不出來???咋這么懷疑我呢?”
兩人一看他不高興了,對視一眼,想著這也不算啥事兒,分邊上就邊上吧,本來他們家就住村尾,田地分到離他們近一點,去種地還方便呢。
一家三口達成一致,便立馬去找大隊長說去。童奶奶和童燕知道了這件事,也跟大隊長商量,把她家分的地挨著陶家。
這就是要個位置,不是非要上好的田,也不是啥上好的位置,對別人沒影響,大隊長沒多想就同意了。但令他震驚的是陶睿又提出了另一個要求,承包后山!
后山對村里人來說,其實意義不大。大家不太會打獵,也不敢去深山。撈魚其實那河里一直魚就不多,只有陶睿用靈氣吸引才總能撈到魚。有點野菜啥的,以后自留地種的菜都吃不了呢,好多野菜在家周圍也長,用不著特意去山上挖,沒窮到那份上。
所以陶睿要承包山的說法,在大隊長聽來就是有錢燒的,這不是瞎胡鬧嗎?
陶國棟和吳秀芬也不贊成,但陶睿總有他的道理,他說了,“我養(yǎng)兔子、養(yǎng)雞鴨鵝什么的,都已經(jīng)有心得了。我賣的那些吃食你們也知道,家禽數(shù)量跟不上,我想賣也沒食材。這哪行呢?不自己養(yǎng)的話,以后還得去外頭買,太不劃算。
我包下山就是要種種水果、養(yǎng)養(yǎng)家禽,再咋樣,我養(yǎng)一堆兔子,包這個山也虧不了。你們就放心吧,我是那種不著調(diào)的人嗎?”
要擱以前,他們還真覺得陶睿不著調(diào)。但這半年不是陶睿出息了嗎?那眼界也比他們廣,這一套一套的說出來,他們自覺地就有些相信,覺得陶??隙芘?,人家眼光好嘛。
再加上錢本來就是陶睿自己賺的,孩子要搞事業(yè),還能攔著他不成?陶國棟和吳秀芬商量商量就同意了,那陶睿的爹媽都同意了,大隊長自然沒的說。這些收益都是他的功績,他當(dāng)即就和陶睿簽訂了合同,陶睿再一次把手里的錢全花了,承包了后山十年。
這種好事只有這時候才有,村里人聽說了覺得陶睿是傻子,但只有陶睿知道,他是占了便宜的。往后想承包什么山,可就沒這么好說話了。
最后分地,當(dāng)真把陶家和童家的地分在了田地最邊緣,且是靠近村尾的這一邊,算是所有田地中離他們最近的。自留地的范圍也畫好了,陶家和童家后頭一大片都是他們的自留地,而再往后走就是后山了。可以說陶睿的產(chǎn)業(yè)算是連成了一片,隱隱和村里其他人分隔開了。
陶睿這就開始在自留地種各種農(nóng)作物,溫度不夠就扣大棚,每天勤快的凈往自留地跑。童燕也跟著他一起,童燕種地也是一把好手,所以都不需要陶國棟和吳秀芬教,陶睿有什么不懂的,童燕就教給他了。
他休息的時候也教童燕寫字,給童燕講歷史故事和一些話本,讓童燕能增長見識,了解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個方法很有用,就像一個很笨的人,到處開眼界、增廣見聞、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和一個聰明人,每天只種地沒別的見識,兩相對比起來,還是這個笨鳥先飛的人更厲害。
陶?,F(xiàn)在就想讓童燕笨鳥先飛,難得的是童燕很愿意學(xué),不管他說什么,她都聽得進去,記得牢牢的。
陶睿轉(zhuǎn)移了生活重心,也沒放下國秀小吃那邊,只是他把國秀小吃的貨品調(diào)整了一下,只親手做一部分精品,仍舊賣高價,但量少。另外親自配料或腌制之后,由吳秀芬?guī)е鴰孜粠凸とプ龀善?,做出來的量多,但肯定比不上他親自做的,這樣大量的貨就壓低了價格,更加親民,銷量非常好。
有供銷社、國營飯店、各大工廠和董飛去售貨,陶睿這邊只做個供貨商便好,獲利反而比以前更大了。
在陶睿忙活種地的時候,他上次獻出的兔子養(yǎng)殖法終于有了結(jié)果,經(jīng)過層層試驗審核討論,首都相關(guān)部門已經(jīng)肯定了他對養(yǎng)殖業(yè)的貢獻,不但下發(fā)了五百元獎金,還派了一位專員親自過來邀請他,希望他能去首都相關(guān)部門任職,和大家一起繼續(xù)研究。
大隊長帶專員到陶家的時候,那真是滿臉喜氣,高興得不知道說什么好,村里人也再一次跟了過來,看他們是為了啥事。
專員迫切地想見陶睿,見他不在家,就跟著吳秀芬直奔自留地,誰知沒看見研究兔子的陶睿,倒是看見陶睿挽著褲腿,光腳踩在泥里,正蹲在地上皺眉擺弄小綠苗呢。
專員愣了一下,“這……陶睿同志在干農(nóng)活兒?”
不是他大驚小怪,實在是這樣的人才在首都也是很受歡迎的,在這樣窮苦的小村子里,怎么也被捧著護著吧?起碼該有的待遇不該比大隊長差呀。
吳秀芬聞言笑道:“他呀,這不是研究完兔子又想研究種地了嗎?說是啥增產(chǎn)啥的,就是想讓農(nóng)作物多產(chǎn)點,咱也能多吃點糧食。”
“?。俊睂T滿眼不解地走上前,他有點糊涂了,從兔子到農(nóng)作物,還能這么跳躍的?
這當(dāng)然是因為陶睿有金手指才能這么玩,不過在別人眼里,暫時還是覺得他小孩心性,瞎琢磨呢,到底也才十九歲。
專員都三十五了,看見這么年輕鮮嫩的小伙兒,不禁在心里佩服,熱情地同陶睿握了手,笑道:“陶睿同志為國家做了很大貢獻啊,國家很快會把兔子養(yǎng)殖法推廣開來,到時候只要大家認真學(xué),就可以解決一定的困難問題了?!?br/>
陶睿笑道:“能幫得上忙就好。只是一個兔子養(yǎng)殖,不算什么,您別這么夸我,我受之有愧。”
“任何一項增產(chǎn)的貢獻都是巨大的貢獻,陶睿同志就不要謙虛了。其實我這次來是帶著任務(wù)來的,我們領(lǐng)導(dǎo)很欣賞你這樣的人才,特意邀請你去首都和我們一起研究,待遇方面你放心,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們有很多研究組,到時候會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你分配,不管是在兔子養(yǎng)殖上繼續(xù)深入研究,還是去研究其他家禽家畜,都會更加便利,而且大家志同道合,一起討論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專員發(fā)現(xiàn)陶睿對兔子已經(jīng)不感興趣了,那是一點也不耽擱,忙說了很多好處,想吸收人才進組織。現(xiàn)在各個部門都人才緊缺,能多一個人才就是好事,他當(dāng)然要賣力點。
不過陶睿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說道:“我其實就是野路子,指不定哪天冒出點稀奇古怪的想法,就自己在家試試。成功的有,失敗的那當(dāng)然是數(shù)不過來的。我也沒讀過多少書,和知識豐富的優(yōu)秀同志們根本不能比。
首都我就不去添亂了,不過我最近對農(nóng)作物的種植很有想法,如果我以后有了什么收獲,一定會立即向組織匯報?!?br/>
專員很詫異,能夠有個工作已經(jīng)是大好事,能夠一下子去首都做研究員,那更是天大的好事,怎么陶睿連猶豫一下都沒有呢?
倒是其他人都震驚又不解,震驚的是陶睿居然有這么大的造化,不解的是陶睿居然給拒絕了!
吳秀芬急得當(dāng)場就要拉住陶睿勸說,陶睿對她搖搖頭,說道:“非常感謝組織信任我,給我這么好的機會,只是我有自知之明,我身體不好,生活方面說白了很嬌氣,去過集體生活,按部就班地上班,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壓力。
而且我在這邊還有生意,和不少人都有合作,還有幫工,不能這么說走就走,把他們?nèi)酉?。我希望我能做個負責(zé)任的人,并且在有能力的同時幫助更多的人。當(dāng)然我還是會繼續(xù)研究農(nóng)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增產(chǎn)情況,不會放棄的?!?br/>
陶睿是在上頭掛了個名的人才,但到底只獻出了兔子養(yǎng)殖法,受到重視也沒有那么特別的重視。陶睿這樣明確表態(tài)之后,專員也就惋惜地離開了。
他也和別人的想法一樣,覺得陶睿有些“不務(wù)正業(yè)”,想一出是一出,錯過這么好的鐵飯碗,錯過進京的機會,以后真的不知道會怎樣了。
這件事又成了新鮮事,被村里眾人議論了好幾天,連鎮(zhèn)上的人都聽說了,知道國秀小吃的老板厲害著,連首都都有人來請他去工作。
陶鑫還特意下鄉(xiāng)來問了一次,確定陶睿不愿意去首都之后,勸說一陣,惋惜地回去了。在他看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聽說首都有些工人還給分房子呢,像陶睿這樣被邀請過去的,怎么也能分個職工小單間啊,戶口也能遷過去。
那樣陶睿以后就是首都人了!
就算以后陶睿不想上班了,那再辭工在首都做買賣,不比這小鎮(zhèn)掙得多?
不過陶睿很有自己的想法,別人勸不了,他也只能暗自遺憾了。
這事兒還讓陶福兩口子笑了半天,說陶睿目光短淺又自大,養(yǎng)好了兔子就以為能弄出其他東西,白白錯過這么好的機會。反正陶睿沒撈到好處,他們就高興,結(jié)果樂極生悲,肖麗珍邊說邊樂笑岔了氣,疼得臉煞白,就要生了!
還好她離生產(chǎn)也就半個多月的時間了,該準(zhǔn)備的都商量過,沒有亂了陣腳。陶福立即就把肖麗珍扶到炕上躺好,叫陶媛媛去喊肖母過來,他自己則去喊了早就說好的接生婆。
很快肖母就帶著倆兒媳婦趕過來,接生婆也帶著自己的兒媳婦過來了,幾個女人指揮著燒水干啥的,七嘴八舌的就忙活開了。
肖麗珍疼啊,她孕期是能不動就不動,家里窮還長了一身懶肉,把孩子也養(yǎng)得挺大,這會兒生產(chǎn)了就疼得受不了。
肖母皺眉讓陶福去喊吳秀芬過來,長媳生產(chǎn),婆婆哪有不在的道理呢?結(jié)果肖麗珍一把抓住她的手,說道:“不用,我婆婆都不認我們了,也不用給孫子接生,媽,你在這幫我就行了?!?br/>
陶福猶豫了一下就沒去,這也是他和肖麗珍商量好的。陶國棟和吳秀芬不是不搭理他們嗎?那孩子出生滿月就不叫他們,叫肖麗珍的娘家人來。到時候陶家的嫡孫當(dāng)爺奶的都沒見著出生,反而是外公外婆跟著忙前忙后,享受那份喜悅了,看他們心里難受不。
因著他們兩口子認定了嫡孫是家里最重要的,肯定能靠這個氣一氣二老,所以這生產(chǎn)的時候還就真沒去叫。
正好這天陶睿帶爸媽去后山考察地形去了,準(zhǔn)備再攢點錢就把后山圍幾塊地方養(yǎng)雞鴨什么的,趁著天氣好,他們就在后山轉(zhuǎn)悠著好好規(guī)劃去了,根本不知道大房生產(chǎn)的事。
肖麗珍這一胎生得才叫艱難,足足生了一整天,把肖麗珍折騰得死去活來,中途還暈過去一次,把接生婆都嚇壞了。
接生婆是個懂的,當(dāng)即就抱怨這孩子養(yǎng)得也太大了,哪有孕期不動彈凈吃東西的?補身體也不是這么個補發(fā)啊。
肖麗珍和陶福都顧不上臉紅,這會兒就著急怕把他們的大兒子憋壞呢。
可接生婆也害怕她出啥事,連聲說這樣下去不行,這是難產(chǎn),肯定要醫(yī)生看過才行。
這種時候也顧不上太多了,陶福只能跑去衛(wèi)生所,好說歹說把那醫(yī)生請來了。醫(yī)生是個男的,又不精通婦科,來了也是抱著試試的意思。這時候送鎮(zhèn)上已經(jīng)來不及了,說不定半路就母子一塊兒沒了,誰也不敢動她。
好在醫(yī)生是學(xué)過相關(guān)知識的,給肖麗珍吃了點藥,又和接生婆合作,廢了好大勁兒終于把孩子接生出來了!
孩子是個小子,一稱重,足有八斤六兩!怪不得把肖麗珍折騰成那樣。
肖麗珍產(chǎn)后虛脫,虧了身子,直接暈死過去,醫(yī)生和接生婆又給她止了半天血,累得精疲力盡。而孩子也因為生得太久哭聲跟小貓似的,看著一點都不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