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四月,大旱,七月至九月間,青、幽、并、冀、徐、兗、涼等七州遭遇蝗災,蝗災致七州顆粒無收。
相比于受災嚴重的州郡來說,遼東郡,因提前做好了預防之法,因而逃過一劫。
得以幸免于難的遼東百姓對李滿的感激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此刻,遼東百姓直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什么叫幸福?別人因遭災而餓肚子,而遼東百姓有飯吃的時候,這就叫幸福!
遭災地區(qū),餓殍遍野,草根樹皮,均已被難民吃光,易子而食者多不勝數(shù),其狀慘不忍睹。
十月初一,遼東郡。
各地流民接踵而至,李滿無奈,只得命人緊閉城門,并責令各縣,無令不得私放流民入城。
雖說近年來,李滿聽從李楊的建議,提前儲備了不少糧食,但官倉內的存糧遠不足以令十數(shù)萬流民果腹。
十數(shù)萬流民,饒是天天喝粥,怕也是個天文數(shù)字,這還只是先遣部隊,大批流民正在沿著官道蜂擁而來,李滿對此亦是有心無力,如此多的流民,李滿根本救不過來。
漢朝對于人們行走的道路,有著十分嚴格的規(guī)矩,皇帝出行走御道,官員出行走官道,驛者,兵卒出行走驛道,百姓黔首則無道可走,因為等閑不出一次門,流民則是愛走什么道就走什么道,能走什么道就走什么道,只要能夠活下去,他們什么道都能走,也都敢走。
老話說的好,只要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遼東郡不比中原諸郡,整個遼東郡的世家大族總共加起來也沒幾個,除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公孫氏之外,幾無世家大族可言,沒有世家大族,便意味著無糧可籌,在這個時代里,世家大族的實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當然了,這里的公孫世族也只是在遼東一地而言,放眼天下來說,公孫氏根本排不上號。
公孫氏這一代的家主為時任冀州刺史的公孫度。
冀州刺史聽上去挺牛,實際上,在劉宏在位期間,刺史的權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大。
起碼在李滿面前,公孫度也只有唯唯應諾的份兒。
十月初五。
李楊與李虎等人抱著看熱鬧的態(tài)度,在福伯的護衛(wèi)之下,登上城墻,搭手于城垛之上,探頭望向城外。
眺望著一望無際的流民隊伍,李楊不自覺倒吸了一口涼氣,難掩心驚道:“怎的....慘烈如斯???”
襄平城外,流民眾多,且毫無秩序可言,斗毆、推攘,擁擠、瘋搶、哀嚎者不計其數(shù)。
忽的,一個異常凄厲的哭嚎聲傳進了李楊等人的耳中。
“別,別,不要這樣,啊......還我孩兒,還我孩兒.....”,一名骨瘦嶙峋的婦人一邊踉蹌追趕,一邊嘶聲哭嚎。
一群兇神惡煞的青壯正在四處搜羅著躲在婦人懷中的孩童,對他們來說,這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單以身形來看,他們與真正的流民明顯有些格格不入,看得出來,他們未受凍餒之苦。
李虎見狀氣的青筋暴起,雙拳緊握,怒不可遏道:“天殺的畜牲。”,說著,便要出城與惡人放對。
“一起?!?,韓豹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心中的憤懣之情。
二人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最是見不得此等令人憤懣不齒的行徑。
“休要胡鬧”,李楊眉頭緊蹙,咬牙切齒道:“你們遠不是他們的對手?!?br/> “我....”,李虎欲出言反駁,可囁嚅良久,最終卻化作一聲嘆息,將已到嘴邊的話復又給咽回了肚子里。
李虎雖莽,但他還有自知之明,雖說自打習武以來,已有一年半的光景,但李虎等人年紀尚小,氣力多有不濟,遠未達到能夠與人出手放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