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舉薦賢才
李世民都這般明說了,高沖無奈,也只得先行應(yīng)下,萬幸只是暫時的。
忽的想起李世民方才所說的話,可用之人,僅他一人,高沖心底略一思索,便是打定主意,當(dāng)即向李世民說道:“二公子,你如今麾下還是缺少人才,欲成大事,必須得賢才相助,我斗膽相你舉薦三人,還請二公子酌情考慮一下”。
李世民聞言大喜過望,“我正是求賢若渴啊,若有賢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啊,攸之快快講來”,說著甚是感動,正視高沖,“攸之事事為我考慮,無論是多少賢才來投,也定是比不過攸之在我心中地位”。
高沖聽得都不好意思了,但他要聽的就是這句話,反正他要舉薦的這三人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投奔李世民,還不如在此時做個順水人情,落個好名聲。
將來對于這三人好歹也是有個舉薦的恩情在,說實話,此舉有些無恥,但眾人又不知道他可以先知。
當(dāng)即說道:“這第一人,二公子你也很是相熟,正是你的妻兄長孫無忌,我久聞長孫無忌生性聰慧,博學(xué)多才,我曾打探過一番,聽聞他此時正在洛陽孝順母親,二公子何不將其召回,以為臂助”。
李世民聽了頗有些意外,“攸之竟也知輔機兄長之才”,而后輕嘆一聲。
“我與輔機自幼一起成長,他之才能我豈能不知,輔機與我家娘子年幼喪父,乃是由妻舅高士廉撫養(yǎng)長大。
只是大業(yè)九年時,我妻舅高士廉受兵部尚書斛斯政逃亡高句麗一事牽連,被貶嶺南,妻舅為免牽連家人,便將我岳母還有輔機等人安置在洛陽家中,如今王世充興兵,我這才與輔機失去聯(lián)系,實不相瞞,月前我便遣人去攜我書信前去洛陽尋找輔機,只是至今尚無消息”。
高沖聽得直點頭,笑道:“說來士廉公是我渤海高氏嫡脈,一直緣鏗一面”,說罷便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二公子勿要憂慮,長孫輔機機智過人,得知晉陽起兵的消息后,定會想盡辦法前來的,那我這細作機構(gòu)的第一個任務(wù)便是盡快尋找長孫輔機了”。
李世民聞言亦是一臉笑意,“若能尋到輔機,我記你一功,快說說另外兩名賢才卻是何方高人?”
“一人名杜如晦,字克明,出身京兆杜氏,曾任淦陽縣尉,此時應(yīng)是棄官閑居在長安家中。
另一人名房喬,字玄齡,出身清河房氏,其祖、父皆乃山東聞名學(xué)者,十八歲舉進士,現(xiàn)任隰城縣尉”。
這二人李世民卻都是未曾聽說過,聽得隰城縣尉房玄齡之名,李世民不由得一愣,“昨日破城,并未看見這隰城有縣尉啊?我只當(dāng)是如西河郡守一般,暫時空缺著”。
高沖笑了笑,“我已經(jīng)打聽過,這隰城縣尉確實是房玄齡,去年底授官的,只不過此人似乎無意于此職,一直沒有赴任,應(yīng)是一路上游山玩水去了”。
李世民聞言也是來了興趣,“攸之推薦的這兩人還真是頗有性格,一個任職淦陽縣尉,棄官閑居在家,一個任職隰城縣尉,遲遲不愿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