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十文錢,”王牡丹經(jīng)過早上幾次打擊,現(xiàn)在有些心虛,擔(dān)心少婦掉頭就走。
誰知那少婦非但不走,還對男孩說:“可以給你買一輛,不過你只能挑一輛?!?br/> “娘,那我要這輛有梅花圖案的,”小男孩道。
少婦拿錢袋的時候,突然看到王牡丹頭上戴著的牡丹釵子,她眼前一亮,隨后她再拿起一根梅花的看了看,接著說:“一并要了吧。”
王牡丹喜出望外,沒想到不但賣了小馬車,還多賣了一根釵子,這回一下子收了三十文錢。三十文錢在這個時代可以買三斤豬肉了。
做生意還真是要淡定,生意不好的時候一個人都沒有,一好起來,那是大家都搶著買。
那對母女倆剛離開,不一會兒就又來了一個中年男人,男人穿的衣服是綢緞的,看起來是個書生,他看上了一個擱筆架,也是問了價錢就爽快地付錢了。
后來陸續(xù)又來了幾個有錢人家的太太,又要了一些釵子頭飾,臨近日落的時候,姚鮮花的攤子就只剩下一輛小馬車和兩只擱筆架了,姚鮮花看時候不早了,便決定先收攤。
王牡丹心里面記得每一筆帳,今天一共賣二百六十文錢,但是她不放心,便又數(shù)了兩次,沒錯,一共是二百六十文錢。
“花兒,今天賣的錢,快抵得上咱們家棉花收成的一半了,”王牡丹興高采烈地說。
姚鮮花也跟著笑了笑,心想早知如此,應(yīng)該早一點做木工的,在這個時代,一兩銀子是一百七十文,二百六十文等于一兩多銀子,而姚鮮肉一年的學(xué)費也才二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