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帝時,為顯天家威嚴,乃從何進言,詔何進大發(fā)四方兵,講武于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兵、騎士數(shù)萬人,結營為陣,天子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進駐小華蓋。
禮畢,帝躬擐甲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陳三匝而還。詔使進悉領兵屯于觀下。是時,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校尉,淳于瓊為佐軍校尉,又有左右校尉。
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他蹇碩是靈帝親任的西園上軍校尉,尚掌著這幾萬西園的精銳,此次去信與張讓之輩聯(lián)合,以蹇碩推斷這卻是八九不離十之事。
但蹇碩確是忘記了一點,也是最致命的一點,那大將軍何進是如何上得臺面來的??梢哉f,就何進他那妹妹,若不是郭勝從中搗鬼,也有做上皇后位置的盼頭?若沒有何皇后,又哪來的何大將軍呢?
中常侍郭勝,早已經(jīng)是何進的親信,凡事出了內(nèi)鬼這種東西,想成事的都是難上加難,所以蹇碩的敗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郭勝與趙忠,張讓等共議,不從蹇碩計,而是以蹇碩的書信與何進以示好。得了這么個機會,何進哪還會錯過,使了黃門令把蹇碩招得來,明正言順的誅之而后快。
蹇碩被誅,心腹袁紹復進言于何進言:“前竇武欲誅內(nèi)寵而反為所害者,以其言語漏泄,而五營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將軍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將軍受詔領禁兵,不宜輕出入宮省?!?br/> 何進亦然之,乃稱疾不入宮以見國喪,又不送山陵。遂與袁紹定籌策,以其計示于何太后。望求得何太后幫助,以太后懿旨誅殺十常侍,這樣殺那十常侍當不會引起太大的波折,畢竟何太后現(xiàn)在也算是監(jiān)國,臨朝稱制了不是。
何太后是個念舊情的人,更是一個沒有什么見識的女人,耳根子又軟,昨日里得了那十常侍的哭訴,如今哪還會聽得何進之言,此時卻也是不好明說,只一個勁地推托先帝剛崩,不可處處與中官為難,且自有漢家天下來,自有中官領禁省,何必聽那些士人唆使。
何太后不同意,而聽得何太后的一番懷舊版求情后,我們這位殺豬屠戶出生的大將軍亦是噓唏不已,是啊,若不是人家郭勝,哪有他兄妹今日。如今卻是要當那黨人的刀子殺他們的敵人,卻讓自己做這忘恩負意的人,何進也是不愿意的。
更何況十常侍在京師或數(shù)十年,得靈帝寵信封侯,勢力早已經(jīng)遍布大漢天下。何進新當輔國重任,沒得太后懿旨,哪敢憚殺,雖然外收大名而內(nèi)卻不能訣斷下來,故而此事也就這么一直拖著而無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