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沅城,文居客棧臨街的天字一號廂房內,魯肅,確正細瞇著一雙眼睛,而打量著窗外這一片繁華的景像。
他自今年年初的時候,就來到了這臨沅城,明面上,魯肅回絕了蘇策的挽留,說是要回淮南去準備與武陵行商貿(mào)易的事情,可是實際上,魯肅確并沒有回去,而是一直就居住在這臨沅城內。
眼前的這一分繁華,應該說,確是魯肅親眼所見看著他一點一滴的爬上來的,更應該說眼前的這一切,都是他魯家在背后去支持的,而其中的執(zhí)行者與決策者,確正是那位坐于太守府內的蘇策,蘇文昭。
武陵的落敗,其中的源頭,應該說就是五溪蠻,只要五溪蠻們不來劫掠,憑著武陵郡的自給自足,雖然可能會很苦,但是,至少,這若大的一個武陵郡,他不會像以前那樣的落敗,這一點,天下的有識之士幾乎內心都知道,如新來投蘇策而被蘇策任命為武陵郡長史的鄧芝如此,而魯肅,亦是如此。
而蘇策,確正是對癥下藥,一來到這武陵郡,蘇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入玉壺山,面見五溪蠻王沙大同,蠻王需要糧食以讓族人生存下去,而蘇生同確是需要武陵郡安定下來,恢復整個武陵郡的原氣,好讓這若大的一個武陵郡成為蘇策的根基所在,所以,蘇策上了玉壺山,才會提出一個雙方都絕對有利的條件而與沙大同結成聯(lián)盟,并讓五溪蠻永不入侵武陵。
如此一來,就算是拴住了五溪蠻,又解除了武陵郡的最大危機。
而在如今這種天下流民遍地的情況之下,蘇策又祭出了他的另一大殺手锏——糧食。
蘇策,通過淮南魯家而從江東,淮南,徐州,豫州,交州等這些個很是富足的州郡,收集來足夠的糧食,以糧食,再招引流民,以流民,通過以工代賑的手段而重建武陵郡。
蘇策下令寬以仁政,著諸流民均分田地,分發(fā)農(nóng)具,耕牛,糧種,鼓勵生產(chǎn),鼓勵生育,提高人口基數(shù)。
只四個月,可以說,沒有一個有才學的人來向蘇策提供上一條建議,而眼前這所有的一切,確全都是通過蘇策的一雙手,簽屬發(fā)號出施令,而讓底下蘇策所招收得來的那些有些才學的寒門士子們,一條條的執(zhí)行下去。
可以說,武陵郡的這一切,全都是蘇策一個人在主導著,是蘇策,他一個人,主導了整個武陵郡的發(fā)展和變化。
而如今,就在二天前,蘇策的招賢館內,得到了武陵郡的第一個大賢,那轉眼間平步青云,直入郡府中成為郡中長史的新野鄧伯苗。
這一個兆頭說明什么,說明蘇策,已經(jīng)具備了開始吸引天下英才的能力。
相信,照眼前這種局勢再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未來的武陵郡,將會變得更加的強大,而能夠吸引來的人才將會變得更多。
所以,魯肅猶豫了。
當今朝庭腐朽,靈帝荒銀無道,這一點,幾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再加上諸多天災不斷,百姓苦不堪言。
而自黃巾之亂以后,這天下大亂,已經(jīng)是成為一種定局,這一點,天下諸多有識之士,心里也都清楚,而魯肅,做這為其中的一員,其內心之中也是如明鏡一般雪亮的。